考呗网:一起考呗移动版

考呗网 > 基金从业资格考试 > 考点精编 >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基础知识 >

2018基金从业《股权投资基金基础知识》考点精华讲义汇总:第五章(7)

二、相对估值法
(一)相对估值法概述
1.基本原理
  相对估值法的基本原理是以可以比较的其他公司(可比公司)的价格为基础,来评估目标公司的相应价值。评估所得的价值,可以是股权价值,也可以是企业价值。计算公式为:
  目标公司价值=目标公司某种指标×(可比公司价值/可比公司某种指标)
  “可比公司价值/可比公司某种指标”被称为倍数,常用的倍数包括:市盈率倍数、企业价值/息税前利润倍数、企业价值/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倍数、市净率倍数、市销率倍数等。
2.估值步骤
(1)选取可比公司
  可比公司是指与目标公司所处的行业、公司的主营业务或主导产品、公司规模、盈利能力、资本结构、市场环境以及风险度等方面相同或相近的公司。
  在实际估值中,选取司比公司时,一般先根据一定条件初步挑选可比公司,然后将初步挑选的可比公司分为两类:最可比公司类和次可比公司类。使用时,我们往往主要考虑最可比公司类,尽管有时候最可比公司可能只有2~3家。
(2)计算可比公司的估值倍数
  根据目标公司的特点,股权投资基金选择合适的估值指标,并计算可比公司的估值倍数。常用的估值指标有市盈率倍数、企业价值/息税前利润倍数、企业价值/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倍数、市净率倍数、市销率倍数等:
  如果目标公司和可比公司属于某一特殊行业,还可使用符合该行业特点的估值倍数。例如,互联网公司估值,有时会用“企业价值/用户数”等倍数。
(3)计算适用于目标公司的可比倍数
  通常,选取若干可比公司,用其可比倍数的平均值或者中位数作为目标公司的倍数参考值。在计算可比公司倍数的平均值或中位数时,还需要注意剔除其中的异常值,包括负值、非正常大值和非正常小值。
(4)计算目标公司的企业价值或者股权价值
  用前面计算得到的可比倍数乘以目标公司对应的价值指标,计算出目标公司的股权价值或企业价值。
3.相对估值法的优点和不足
  优点:(1)运用简单,易于理解。(2)主观因素相对较少。(3)可以及时反映市场看法的变化。
  不足:(1)受可比公司企业价值偏差影响。(2)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受可比公司质量的影响,有时很难找到合适的可比公司。
 (二)市盈率倍数法
  市盈率(P/E)倍数反映了一家公司的股权价值相对其净利润的倍数。计算公式为:
  市盈率倍数=股权价值÷净利润
  或
  市盈率倍数=每股价值÷每股收益
  在使用市盈率倍数法估值时,先确定可比公司的市盈率作为目标公司估值的市盈率倍数,然后使用下述公式计算目标公司股权价值或每股价值:
  股权价值=净利润X市盈率倍数
  或
  每股价值=每股收益X市盈率倍数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的净利润和市盈率都容易受经济周期的影响,两种因素叠加会导致周期型企业的估值在一个经济周期内呈现大起大落的特征。对股权投资基金而言,估值的市盈率倍数不应只是特定时刻的可比市盈率。股权投资基金往往会以平均市盈率为参考标准,而不是简单地跟随市场潮流。
(三)企业价值/息税前利润倍数法
  息税前利润(EBIT)是在扣除债权人利息之前的利润,所有出资人(股东和债权人)对息税前利润都享有分配权,因此,息税前利润对应的价值是企业价值(Ev)。计算公式为:
  息税前利润(EBIT)=净利润+所得税+利息
  企业价值/息税前利润倍数法剔除了资本结构的影响。市盈率倍数法是以利润指标作为估值基础的,而净利润归属于股东,无法反映债权人的求偿权,当目标公司与可比公司的资本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时可能导致错误的结果。而息税前利润是向所有股东和债权人分配前的利润,因此不受股权和债务的比例即资本结构的影响。
(四)企业价值/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倍数法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是指扣除利息费用、税、折旧和摊销之前的利润。计算公式为: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息税前利润(EBIT)+折旧+摊销
  企业价值/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倍数法不但考虑了资本结构的影响,还考虑了折旧摊销。企业的不同折旧摊销政策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折旧摊销水平,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净利润和息税前利润,但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不受此影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