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重点笔记汇总(第5部分)(2)
时间:2018-03-04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300次
l 建设工程设计阶段:对防范生产安全事故提出指导意见。(不是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提出安全、环保措施建议) l 建设工程设计阶段: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建设工程和特殊结构建设工程,设计单位应在设计中提出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措施建议。(不是开工前) l 建设工程施工阶段,建设单位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时,应当提供建设工程有关安全施工措施的资料。开工报告批准之日起15d内,将安全施工措施资料报送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其他部门备案。(不是审批)(不是人民政府住房与城乡建设主管部门) l 企业的代表人(法人代表)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负责人,项目经理是施工项目生产的主要负责人。 l 建设工程实行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负总责,并自行完成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 l 分包单位应当接受总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分包单位不服从管理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由分包单位承担主要责任(不是全部责任),总承包和分包单位对分包工程的安全生产承担连带责任。 l 项目验收试运行阶段:项目竣工后,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收到申请环保设施竣工验收之日起30d内完成验收。 l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三个层次 l 体系文件编写原则:是系统化、结构化、程序化的管理体系,是遵循PDCA管理模式并以文件支持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 l 管理手册是对组织整个管理体系的整体性描述,是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l 作业文件是管理手册、程序文件自外的文件,一般包括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管理规定、监测活动准则及程序文件引用的表格。(不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 l 体系运行时指按照已建立体系的要求实施,其实施的重点包括培训意识和能力,信息交流,文件管理,执行控制程序,监测,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记录等。(没有制定方针、目标、体系文件编写) l 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是组织对其自身的管理体系进行的审核,是对体系是否正常运行以及是否达到了规定的 目标所作的独立检查和评价,是管理体系自我保证和自我监督的一种机制。(内部评审是最高管理者对管理体系的系统评价) l P207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 l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所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核心。 l 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3年;可以延期3年;需延期的,应有效期满前3个月向原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构办理延期手续。 l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行政区域内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实施监督管理。(不是安全监督主管部门) l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现员工上岗前三级安全教育;进企业、进项目、进班组;进厂、进车间、进班组;企业(公司)级安全教育由企业主管领导负责;项目(工区、工程处、施工队)级安全教育由项目级负责人组织实施;班组级安全教育由班组长组织实施;在经常性安全教育中,安全思想、安全态度教育最重要。 l 安全措施计划制定:安全技术措施;职业卫生措施;辅助用房间及设施;安全宣传教育措施 l 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垂直运输机械作业人员、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起重信号工、爆破作业人员、登高架设作业人员(不是起重机械作业人员) l 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6年,3年复审一次。10年以上,可以6年复审一次。 l 施工起重机械使用登记制度:(不是备案制度) l 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制定:涉及深基坑、地下暗挖、高大模板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单位还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和审查。(没有爆破工程) l 安全检查制度:目的是清除隐患、防止事故、改善劳动条件。 l 安全检查方式:定期安全检查、日常巡回检查、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前后安全检查、班组自检、交接检查 l 安全检查类型:全面安全检查;经常性安全检查;专业、专职安全检查;季节性安全检查;节假日检查;要害部门重点安全检查 l 安全检查内容:查思想、查管理、查制度、查措施、查整改、查隐患、查伤亡事故处理;重点是检查“三违”和安全责任制的落实。三违:违章和违规、违章作业、违反纪律(没有查制度) l 安全隐患处理程序:查出安全隐患,不能立即整改的,要制定整改计划;定人、定措施、定经费、定完成时间、(没有定岗);按照登记—整改—复查—销案,程序处理安全隐患。 l 三同时制度:对新建、扩建、改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安全生产设施必须与主体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没有同时验收) l 安全生产设施:安全技术方面的设施、职业卫生方面的设施、生产辅助性设施。 l 安全预评价制定:贯彻落实安全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实施科学化、规范化安全管理的工作基础。 l 第一类危险源: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l 第二类危险源:造成约束、限制能量、危险物措施失控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l 第二类危险源主要体现方面:设备故障或缺陷(物的不安全状态)、人为失误(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缺陷 l 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的主体,决定事故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l 危险源识别: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l 危险源识别方法:专家调查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安全检查表法
l 第一类危险源控制方法: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隔离危险物质、个体防护、应急救援 l 第二类危险源控制方法:提高设施可靠性、减少 故障、增加安全系数、设置安全监控系统、改善作业环境。 l 安全生产检查目的:现场隐患、防止事故、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 l P增加,安全生产管理预警体系的建立和运用 l 一个完整的预警体系由:外部环境预警系统、内部管理不良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事故预警系统构成。 外部环境预警系统:自然环境突变的预警;政策法规变化的预警;技术变化的预警 内部管理不良预警系统:质量管理预警、设备管理预警、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 l 预警体系功能:实现主要依赖预警分析、预控对策两大子系统作用的发挥。 预警分析内容:预警监测、预警信息管理、预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预测评价 预控对策3个活动阶段:组织准备、日常监控、事故危机管理 l 预警体系运行:通过预警分析完成检测、识别、诊断、评价功能;而预控对策完成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纠错和治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