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呗网:一起考呗移动版

考呗网 > 一级建造师 > 考点精华 >

2018年一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重点笔记汇总(第5部分)

不做处理:虽然达不到规定要求和标准,其情况不严重,对工程或结构使用及安全影响很小
不影响结构安全、生产工艺和使用要求;例,混凝土干缩
后道工序可以弥补的质量缺陷;例,混凝土结构表面轻微麻面,楼面平整度偏差10mm可由后续垫层和面层弥补
法定检测单位鉴定合格的;例,试块、试件
出现的质量缺陷,经检测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仍能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
 
P187数理统计方法在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分层法:对工程质量状况的调查和质量问题的分析,根据管理需要和统计目的,进行分门别类地进行,以便准确有效地找出问题及其原因所在。
因果分析图法:也称为质量特性要因分析法,对每一个质量特性或问题,逐层深入排查所有可能原因,然后确定其中最主要原因,进行有的放矢的处置和管理。
l 因果分析图法应用注意事项:
一个质量特性或一个质量问题使用一张图分析;
通常采用QC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集思广益,共同分析;
必要时可以邀请小组以外的有关人员参与,广泛听取意见;
分析时要充分发表意见,层层深入,排出所有可能的原因;
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由各参与人员采用投票或其他方式,从选择1至5项多数人达成共识的主要原因
排列图法:也称ABC分类法,通过抽样检查或检验试验所得统计数据进行分类,具有直观、主次分明特点。累计频率0-80%定位A类问题,进行重点管理;累计频率80%-90%,定位B类问题,进行次要管理;累计频率90%-100%定位C类问题,按照常规适当加强管理
直方图法:主要用途,其一整理统计数据,了解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即数据分布的集中和离散状况,掌握质量能力状态。其二观察分析生产过程质量是否处于正常、稳定和受控状态以及质量水平是否保持在公差允许的范围内。
l 直方图法的分布形状观察分析(识图P191)
绘制好的直方图形状与正态分布图的形状进行比较分析,一看形状是否相似,二看分布区间的宽窄。由质量特性统计数据的平均值标准偏差所决定的。
正常直方图呈正态分布,其形状特征是中间高、两边低、成对称
异常直方图呈偏态分布,常见有折齿型、缓坡型、孤岛型、双峰型、削壁型。
l 直方图分部位置与质量控制标准上限限范围进分析:
在公差标准上下界限范围内,质量正常、稳定、受控;属于经济合理的受控状态
分布偏下限,易出现不合格;属于管理上必须提高总体能力。(一边靠界限,一边还有距离)
分布宽度边界达到质量标准的上下界限,质量能力处于临界状态,易出现不合格;属于必须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两边都靠界限)
分布居中且边界与质量标准的上下界限有较大距离;属于质量能力偏大,不经济。
分布已出现超出质量标准的上下界限,质量存在不合格;属于需要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进行纠偏
 
P192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政府监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分对本行政区内的建设工程质量实施监督管理
国务院发展计划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组织稽查特派员,对国家出资的重大建设项目实施监督管理。
国务院经济贸易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对国家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实施监督检查。
l 政府质量监督的性质属于行政执法行为。
l 工程项目质量监督内容:
执行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不是推荐性)
抽查涉及工程主体结构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的工程实体质量;(不是全部检查)
抽查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单位的工程质量行为
抽查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的质量;
对工程竣工验收进行监督;
组织或者参与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
定期对本地区工程质量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不是不定期)
依法对违法违规行为实施处罚。
l 《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保证建设工程质量、使用安全及环境质量。(没有《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l 受理质量监督申报:工程项目开工前,监督机构接受建设单位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申报手续,并对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文件进行审查,审查合格签发有关质量监督文件,建设单位凭工程质量监督文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领施工许可证。(不是施工单位)
l 施工期间质量监督:常规检查、主要部位验收监督、质量问题查处
l 质量问题查处:可签发质量问题整改通知单、局部暂停施工指令单、临时收缴资质证书通知书(没有全面停工指令单)
l 监督工程竣工验收内容:重点对竣工验收的组织形式、程序等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进行监督;同时对质量监督检查中提出质量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复查,检查其整改情况。
l 建立工程质量监督档案:按单位工程建立。经监督机构负责人签字后归档。按规定年限保存。
 
P196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与环境保护
l 职业健康安全指:影响工作场所内的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其他人员的健康安全条件和因素
l 环境是指: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l 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标准是国家推荐性标准(不是强制性)
l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比较
相同点:管理目标基本一致;管理原理基本相同;不规定具体绩效标准
不同点:管理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管理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管理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需要满足对象不同:前者目标是员工和相关方对职业健康安全条件满意;后者目标是使公众和社会对环境保护满意。
l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范围、引用标准、定义、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要素(不是要求);
l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范围、引用标准、定义、环境管理体系要求(不是要素);
l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区别核心要素与辅助要素区分)
核心10要素: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法规和其他要求;目标;结构和职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运行控制;绩效测量和监视;审核;管理评审
辅助7要素:培训、意识和能力、协商和沟通、文件、文件和资料控制应急准备和响应;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记录和记录管理
l 环境管理体系
核心10要素:环境方针;环境因素;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目标、指标和方案;资源、作用、职责与权限;运行控制;监测与测量;评估法规的符合性;内部审核;管理评审
辅助7要素:文件;能力、意识和培训;信息交流;应急准备和响应文件控制;记录控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l 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保护的特点:复杂性;多变性;协调性;持续性;经济性
l 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策划、实施、检查、评审和改进;动态循环过程;与戴明PDCA循环模型是一致的。即动态循环并螺旋上升。
建设单位应在决策阶段:按照有关建设工程的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办理各种有关安全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审批手续。(不是开工前)(决策阶段办理安全、环保审批手续)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