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证券投资顾问高频考点精华讲义:第2章基本理论(9)
时间:2017-09-29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300次
六、前景理论 1.定义 前景理论是指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选择行为往往受到个人偏好、社会规范、观念习惯的影响,因而决策不一定能够实现期望收益最大化。前景理论实质上是关于不确定条件下人们的决策行为的理论,是行为金融学的重要内容。 2.内容 (1)基本内容 ①人们不仅看重财富的绝对量,更加看重的是财富的变化量。 ②当人们面临条件相当的获得前景时更加倾向于实现风险规避,而面临条件相当的损失前景时更加倾向于风险趋向。 ③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即财富减少产生的痛苦与等量财富增加给人带来的快乐不相等,前者要大于后者。 ④前期的决策的实际结果会影响后期的风险态度和决策。前期盈利可以使人的风险偏好增强,还可以降低后期的损失;而前期的损失会加剧以后亏损的痛苦,风险厌恶程度也相应提高。 (2)引申结论 ①确定性效应。即指人们决策时往往对被认为是确定性的结果给予较大权重的倾向。 ②反射效应。即指人们面临损失时,所表现出的对不确定性损失的偏好。 ③孤立效应。即指投资者想等到信息发布后再进行决策的倾向。 ④框定效应。即指决策时如果改变对结果的描述改变参照点,会影响人们的偏好选择。 七、金融市场中的个体心理与行为偏差的概念 金融市场个体投资者出现的心理和行为偏差主要有处置效应、过度交易行为、有限注意力驱动的交易、羊群行为、本土偏差和恶性增资等偏差。 1.处置效应 处置效应指投资人在处置股票时,倾向卖出赚钱的股票、继续持有赔钱的股票,即“出赢保亏”效应。表现为投资者盈利时,倾向于风险回避而做出获利了结的行为;当投资者出现亏损时,倾向于风险寻求而继续持有股票。 2.过度交易行为 行为金融学认为,过度交易现象的表现为:即便忽视交易成本,在这些交易中投资者的收益也降低了。 3.有限注意力驱动的交易有限注意力使得人对一事物的注意必须以牺牲对另一事物的注意为代价。在投资者投资决策过程中,有限注意力会影响投资者对信息的反应,进而影响股票价格。有限注意力的投资者对显著性的事件表现出过度反应,投资决策倾向于受到注意力等驱动交易。同时,有限注意力会造成股票收益率的联动和盈余公告后公司超额收益率的漂移。 4.本土偏差 (1)本土偏差的表象 ①投资于国内股票; ②投资于距离近的公司; ③投资于自己就职的公司。 (2)本土偏差的行为金融解释 ①信息幻觉。具有强烈本地偏好的投资者可能认为它们拥有信息优势。 ②熟悉性偏好与控制力幻觉。熟悉性偏差认为,人们喜欢在自己比较熟悉的环境下行动,投资者购买本国、本地以及本公司的股票是因为他们对这些公司更熟悉,虽然这种熟悉同公司的基本面信息没有关系。 5.恶性增资 对沉没成本的眷顾导致经理人在投资决策失误时产生“承诺升级”或称“恶性增资”,即当向一个项目投入大量资源(如资金和时间)后发现完成该项目取得收益的可能性很小,在明确而客观的信息表明应放弃该项目的情况下,管理者仍然继续投入额外资源。 行为金融用“损失厌恶”“过度自信”“证实偏差”来解释恶性增资。 八、金融市场中的群体行为与金融泡沫 1.金融泡沫 金融泡沫是指一种或一系列的金融资产经历连续上涨后,市场价格大于实际价格的经济现象。其产生的根源是过度的投资引起资产价格的过度膨胀,导致经济的虚假繁荣。 2.个体行为偏差与金融泡沫 (1)有限注意导致金融泡沫投资者因为有限注意而关注上涨的股票,由此可能形成正反馈机制,促使价格进一步上涨,又引起其他投资者的注意,导致股价严重超过基本价值,就可能导致股市泡沫的产生。 (2)信息层叠导致金融泡沫投资者都观察他人的信息和公共信息而忽略自己的私人信息,私人信息没有贡献到公共信息中去,公共信息池中的信息难以得到更新,就可能导致股票价格严重偏离其基本价值,导致金融泡沫。 3.机构投资行为与金融泡沫 (1)声誉效应导致金融泡沫。声誉效应的核心观点是,与一个另类但可能成功的策略相比,人们更愿意表现出羊群行为成为群体失败中的一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