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证券投资顾问高频考点精华讲义:第2章基本理论(8)
时间:2017-09-29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300次
(3)事件驱动型策略,根据不同的特殊事件制定相应的灵活投资策略。 3.动态资产配置策略 动态资产配置是根据资本市场环境及经济条件对资产配置状态进行动态调整,从而增加投资组合价值的积极战略。一般是一种建立在一些分析工具基础之上的客观、量化的过程。这些分析工具包括回归分析或优化决策等。资产配置一般遵循回归均衡的原则,这是动态资产配置中的主要利润机制。 【大纲要求】 熟悉预期效用理论;熟悉认知过程的偏差;熟悉过度自信和心理账户的概念;熟悉羊群效应;熟悉时间偏好和损失厌恶效应;了解前景理论;熟悉金融市场中的个体心理与行为偏差的概念;熟悉金融市场中的群体行为与金融泡沫;掌握金融市场泡沫的特征和规律;了解行为资产定价理论。了解有效市场假说的概念、假设条件;了解有效市场假说与行为金融理论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强式有效、弱式有效、半强式有效的基本特征;掌握有效市场假说在证券投资中的应用。 第五节 有效市场假说 【要点详解】 一、预期效用理论 1.定义 预期效用理论又称期望效用函数理论,是在公理化假设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和数学工具,建立的不确定条件下对理性人选择进行分析的框架。 3.缺陷 (1)理性人假设。实际上投资者并不是纯粹的理性人,决策和行为还受到其复杂的心理机制和其他外部条件的影响。 (2)预期效用理论在一系列选择实验中受到了一些“悖论”的挑战。如:同结果效应、同比率效应、反射效应、概率性保险、孤立效应、偏好反转等。 二、判断与决策中的认知偏差 投资者在判断与决策中出现认知偏差的原因主要有: (1)人性存在自私、趋利避害等弱点 (2)投资者的认知中存在诸如有限的短时记忆容量,不能全面了解信息等生理能力方面的限制。 (3)投资者的认知中存在信息获取、加工、输出、反馈等阶段的行为、心理偏差的影响。 三、过度自信和心理账户的概念 1.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是指人们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成功的概率,把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低估运气、机遇和外部力量在其中的作用的认知偏差。投资者是过度自信的,尤其对其自身知识的准确性过度自信,从而系统性地低估某类信息并高估其他信息。过度自信对金融市场上的交易量、市场效率、波动性、投资者期望效用等有影响。 2.心理账户 心理账户是指人们在心里无意识地把财富划归不同的账户进行管理,运用不同的记账方式和心理运算规则。其存在使投资者在做决策时往往违背一些简单的经济运行法则,做出许多非理性的投资或消费行为。 人们通过三种心理账户对面对的选择得失进行评价: (1)最小账户,仅仅与可选方案间的差异有关,而与各个方案的共同特性无关; (2)局部账户,描述的是可选方案的结果与参考水平之间的关系,这个参考水平由决策的背景决定; (3)综合账户,从更广的类别对可选方案的得失进行评价。 四、羊群效应 1.含义 羊群效应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从而导致他们在一段时间内出现相同的交易行为。 2.产生原因羊群行为是一个很复杂的现象,其形成有许多原因,其中包括人类的从众本能、人群间沟通产生的传染、信息不确定、信息成本过大、对报酬和声誉的需要、对集体的忠诚、社会中存在禁止偏离群体共同行为的机制(如社会准则、法律和宗教)、组内成员面对同一公共信息集合(如经纪交易所、受欢迎的投资专家的推荐)、羊群中的人具有同一偏好等。 五、时间偏好、证实偏差与损失厌恶效应 1.时间偏好 时间偏好是指人们在现在消费与未来消费之间的偏好,就是人们对现在的满意程度与对将来的满意程度的比值。人们越不喜欢现在,时间偏好就越低。社会中所有人的时间偏好称作纯利率。 2.损失厌恶 损失厌恶是指人们在面对收益和损失的决策时表现出不对称性。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损失会使他们产生更大的情绪波动。期望理论认为,损失厌恶反映了人们的风险偏好并不是一致的,面对收益,人们表现为风险厌恶;面对损失,人们则表现为风险寻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