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学习二三级笔记讲义:心理测验技能(3)
时间:2016-10-03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300次
指个体作出理性判断的能力,即智能活动的能量。瑞文测验主要测推断性能力。
5、注意事项:每次实施应不超过50人。如实施对象超过30人,除主测者外应增加主测者助理1-2人。前5题应进行巡视,对不能理解的或单独提问的,可单独重复指导语,但不能补充或更改,不要将题直接答在图册上。 6、课堂测试:66分,百分等级86.5,智商116,高于平常,16%。
三、中国比内测验 1905年,比内和西蒙编制,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1982年,吴天敏完成中文版编制。适用于2-18岁的受测者,农村和城市共用一套试题。共51个试题。 1、实施:要熟读各题指导语,可替受测者填简历,应根据受测者的年龄,从测验指导书的附表中查到开始的试题。受测者连续有5道题不通过时,即停止测验。(全选题174) 2、记分:通过1题记1分,再加上“补加分数”,得到总分。根据受测者的实足年龄和总分,从指导书的智商表中查相应智商。 3、解释 结果用离差智商计算,即智商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6,不同于韦氏智商。 4、版本 1908年版比内-西蒙量表,使测题总数增加到59个,首次用智力年龄表示测验成绩,并建立了测验常模。 1916年版斯坦福-西蒙量表由推孟教授主持修订,首次引入了比率智商概念。 1960年版斯坦福-西蒙量表由推孟和梅里尔在1937年版的基础上修订,由L型和M型最佳项目合并成的单一量表,用离差智商代替比率智商,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6。 S-B4版斯坦福-比内量表包括15个分测验,对四个认知区域进行评估,更加强调记忆能力。 中国比内测验的创新点:年龄扩大为2-18岁、用离差智商表示测验结果、编制了《中国比内测验简编》 5、注意:主测者与受测者相对而坐。对受测者保持一般的和善态度,对有关试题内容的探索性问题,一般对他说“你自己想一想。”
人格测验分为自陈量表(结构明确)、投射技术(结构不甚明确)。自陈量表(自陈问卷)由受测者本人对自己的人格特质按自己的意见进行评定。特点是题量较大,通常用纸笔测验,计分规则简单客观,施测手续比较简便。编制方法包括逻辑分析法、经验效标法、因素分析法、综合法。(全选题181),MMPI、16PF、EPQ均为自陈量表。
一、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 1943年,由明尼苏达大学哈特卫和麦金利根据经验效标法编制。适用于年满16岁,小学以上文化水平者;能读懂测验表上每个问题的13-16岁少年,没有影响测验结果的生理缺陷。分566题和399题(用于精神病临床诊断),16个重复题。 1、实施 形式包括卡片式(适用于个别实施)、手册式(个别和团体均适用),还有录音带方式和人机对话方式(全选题185)。共10个临床量表:①-Hs疑病、②-D抑郁、③-Hy癔症、④-Pd社会病态、⑤-Mf男子气-女子气、⑥-Pa偏执狂、⑦-Pt精神衰弱、⑧-Sc精神分裂、⑨-Ma轻躁狂、0-Si社会内向;4个效度量表:Q问题(566题超30分或399题超22分,则答卷无效)、L说谎(共15题,超10分)、F诈病(分数高者表示不认真或理解错误,或伪装疾病;如测验有效,得分高者暗示其精神病程度重)、K校正(态度是否隐瞒或防卫;对临床量表进行修正)。 2、记分:5个原始分要加一定比例的K分,即Hs+0.5K,Pd+0.4K,Pt+1.0K,Sc+1.0K,Ma+0.2K,(速记:分别记,即先记0.5、0.4、1、1、0.2,后记Hs、Pd、Pt、Sc、Ma;然后对应起来)然后转换成T分(平均分为50,标准差为10)。 3、解释:美国常模70分以上,中国常模60分以上(百分等级为84,即84%的人得分低于受测者,同时适用于临床量表和效度量表),便视为可能有病理性异常表现或某种心理偏离现象。 4、背景及注意事项:优点是鉴别各种精神病与临床诊断符合率较高,首次将效度量表纳入人格测验。在所有简化版本中,MMPI-168似乎更优于标准版本。如有的受测者轻率或不愿暴露自己,主测者应凭经验弄清情况,争取合作,并详细记录测验时受测者的表现。受测者遇到不能回答的问题时,主测者可告之,可以空下来,但应尽量回答,不要让空着的问题太多。如受测者有些想法以前有,现在没有了,应告诉他以目前情况为准。
二、卡氏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 卡特尔的人格理论 个别特质:每个人所具有的独特的特质;共同特质:一个社区或一个集团的成员都具有的特质。 人的个性结构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指一个人经常发生的,从外部可直接观察到的行为表现;而根源特质是通过因素分析方法发现的,是制约着表面特质的潜在基础,是构成个性的基本特质。 16种根源特质中,有的起源于体质因素叫素质特质;有的起源于环境因素,叫环境铸模性特质。这两种特质又都同动力特质、能力特质、气质特质有关。(全选题202) 1、实施 用因素分析法编制。1988年,宋维真编制中文版。适用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壮、老年人。共187题。可团体也可个人。对A、B、C、E、F、G、H、I、L、M、N、O、Q1、Q2、Q3、Q4共16个因素进行测量。测验没有时间限制,有四个例题,每题3个答案,只能选一个答案,没有好坏之分,尽量不选择中性答案,不能漏题,不易回答的要作出倾向性回答。英文原版共5个版本,A、B为全版本,187题,C、D为缩减本,106题。 2、记分:每一测题有ABC3个答案,分别记2、1、0或0、1、2分,但因素B(聪慧性)量表题目有正确答案,每题答对得1分,答错得0分。将原始分转换成标准10分(平均分为5.5,标准差为1.5分)。 3、解释:1-3分为低分,8-10分为高分。次元人格因素: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性、内向与外向性、适应与焦虑性、怯懦与果断性(速记:感情内向、适应怯懦)。(全选题199) 4、用途:了解心理障碍的个性原因、心理疾病诊断的辅助手段、人才选拔 5、16PF(个性因素)特征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