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呗网:一起考呗移动版

考呗网 > 教师资格 > 考点精华 > 中学 >

2018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考点讲义精华汇总:第一章职业理念(8)


C.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D.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f答案lD.
2.[2012年下半年中学真题]初中生小虎平时纪律松散,经常迟到,上课还与邻座讲话。班
主任让小虎把桌椅搬到教室后面的角落里一个人坐。下列选项中,对该班主任行为评价正确的
一项是(   )。
A.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B.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C.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D.维护了教师的权威
【答案】C。2.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
个方面所发生的质、量、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及结果,是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堂生缝为发展的
人,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①顺序性
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
断的发展过程。如身体的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心理的发展总
是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由情绪到情感的顺序发展。
因此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应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
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⑦阶段性
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
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如小学生的思维具有较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特点.不容易理解抽象的道理。
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
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③不平衡性
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并不是完全与时间相一
致的匀速运动,在不同的时间里,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显差异的。具体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如个体身高体重的发展存在两个高峰期——
婴儿期和青春期。在这两个高峰期内,身高体重的发展较其他时期快得多。
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
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如学生的感知觉发展达到成熟水平要比思
维发展早得多.
因此,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地
进行教育。所谓关键期是指人的某种机能在某一年龄阶段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也叫作最佳期或敏感
期。在这一时期进行教育才可以取得最佳效果,如果错过了关键期.教育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也无
法取得成功.
④互补性
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是指机体各部分或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某一方面受损或
缺失之后可以由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弥补。具体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如盲
人的听觉通常会比较发达。
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顽强的
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
性化发展。
⑤个体差异性
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是指不同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存在着速度和水平的不同。这种不同表现在
两个方面:
一方面从群体的角度看,不同的群体之间存在着差异,如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l生另rJk的差
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
另一方面个体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
方式上的差异。
根据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
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1.[2015年下半年中学真题]于老师总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设计课堂提问和练习。
这表明于老师(   )。
A.遵循教学规律.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B.关注学生差异.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C.注重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D.注重循序渐进.实现师生教学相长
【答案】B。解析:于老师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练习,所以可以看出老师关注到学生的
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选B。
2.[2014年上半年中学真题]高中一年级入学伊始,班主任王老师便通过各种渠道,深入
了解班上每一个同学的情况,并据此指导学生制订个人三三年发展规划。这种做法表明王老师
关注(   )。
A。学生发展的差异性B.学生发展的互补性
C.学生发展的平衡性D.学生发展的顺序性
【答案】A。
3.【2012年下半年中学真题】人们常说“聪明早慧”“大器晚成”,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
有(   )。
A.阶段性B.互补性C.顺序性D.差异性
【答案】D。(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应当把学生看作是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存在,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
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从本质上讲,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特定阶段,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和可
塑性.教师应当避免只关注学生的现实情况,要挖掘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而实现对学生成长的
全局性把握.甚至是全人生的指导,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可以获得成
功的.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充满信心,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作是独立思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