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教师资格综合素质考点精华讲义(中学)素质教育观
时间:2017-05-18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300次
(二)素质教育观 1.定义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 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 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 发展。 2.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这是指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公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我国把教育、科技摆 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因为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 先导性的作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受教育机会平等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教 育方针。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应当为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平等的教育;对学校和教师而言,要努 力使每个班和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为提高全民族 的素质打下扎实基础.为全体适龄儿童少年今后的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实施素质教育要求 面向全体儿童少年.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与这一根本宗旨是一致的。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 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而是和谐的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 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 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15年上半年中学真题]班主任马老师常对学生说:“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社会需要的是 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呆子’。”这表明马老师具有( )。 A.开拓创新的理念 B,素质教育的理念 C.自主发展的意识 D.因材施教的意识 【答案】B。解析:从题干来看.马老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人与人之间基本素质大体相同,但每个人由于先天禀赋、环境影响、接受教育的内化过程等方面存 在诸多差异,存在多样的个性,我们把人的个性看作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反映.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 因此,教育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外,也应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关系。 传统的学校教育是比铰单一的,教法、内容、考试方法均相同,看起来很公平,但这种方法有歧视的 可能性,因为它只挑选了一种智能或部分智能的结合。更好的教育是注重个体发展的教育.它要求教育 工作者在最大程度上了解每一个儿童,知道他们的长处和短处,更好地提供教育措施.更好地测量评价 他们.让儿童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潜能。 知识拓展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智能至少可以划分为8种:语言智能;数 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每个人都有 这8种智能的可能性.这8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形态。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 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 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 回应。 3.外延 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 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终身的。从纵向来看,贯穿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教育。素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