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考点讲义精华汇总:第一章职业理念(11)
时间:2017-11-26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300次
须坚持“教育公正”原则。 教育公正。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就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同样的教育机会,或者说教育机会对 所有的学生来说是均等的。 教育机会均等原则的提出,是因为受教育者之间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包括:性别、民族、地域、经济 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发展状况等。教育机会均等,就是要求公正地对待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 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发展状况而受到不同的对待。换句话说,无论学生有怎样的差异,给予他们的受 教育机会都应当是均等的。 所谓教育机会均等。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入学机会均等:一个是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1.[2015年上半年中学真题]某中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发不同颜色的校服,年级前60名 学生穿红色校服,其他学生穿蓝色校服。该校的做法( )。 A.正确,便于分层教学B.正确.利于激励学生C.不正确,不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D.不正确,不能平等对待所有学生 【答案】D。解析:该中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发放不同颜色的校服,按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类 区别对待,没有平等对待所有学生。 2.[2014年下半年中学真题]考试结束后,又要调整座位了,赵老师排座的原则是:考分高 的学生坐在教室里中间区域,考分低的学生坐在边角位置。赵老师的做法( )。 A.符合公平竞争的要求B.违背平等待生的理念 C.符合因材施教的理念D.违背分组教学的要求 【答案】B。解析:教育公平要求教师要做到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在教育活动 中,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不是以一部分学生为本,而是以全体学生为本。题目中赵老师排座 的方法有悖于教育公正的原则,没有面向全体学生,而是给分高的学生好的座位,这是不公平 的体现,没有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3.【2013年上半年中学真题】刘老师很少留意那些考试成绩一般的学生,而把主要精力用 于培养成绩优秀的学生,刘老师的做法( )。 A.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B.有助于教学任务完成 C.违背了公正施教的要求D.违背了严慈相济的要求 【答案】C。 (二)有差异的学生的共同发展 1.学生的性别差异与共同发展 性别既是一种自然状态.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状态、性别作为一种自然状态.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遗传基因的差异,会给不同性别的人带来发展的差异。 所谓不因性别而造成受教育者的发展差异.做到促进男生和女生的共同发展,就是要做到不要因性 别而形成一种性别学生发展的优势和另一性别学生发展的劣势。 2.学生的民族差异与共同发展 民族是历史形成的.不同的民族在语言习俗等方面有差异。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此,在我国中学教育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注意到民族差异, 做到不同民族的学生共同发展,特别要注意少数民族学生的发展。 少数民族的语言使用范围较小.因而在学校教育中,双语教育就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特点。少 数民族学生在接受教育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必须受到重视,使各个民族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学生的地域差异与共同发展 中国人口众多,地域广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着地域发展的差异。坚持“以人为本”,也要做到不 同地域的学生得到共同发展。 生活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可能在教学设施、教师配置比较优越的学校里学习。他们的家庭也可 能比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家庭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因而地域差异可能成为学生发展中的一个 问题。 教育者要对于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不同的发展状况,有正确的认识。 正确地对待可能由于地域造成的学生发展差异.不能因学生所处地域的差异而歧视一些学生,要促 进来自不同地域的中学生共同发展。 4.学生家庭背景的差异与共同发展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然而社会中的家庭却千差万别。家庭有经济情况的差异,有家长社会地位的差 异,有家长文化水平的差异,有家长性格的差异,有家长教育子女水平的差异,还有家庭结构的差异。家 庭的这种种差异.可能会影响中学生的发展。 家庭经济情况好.家长社会地位高。家长文化水平高.家长性格健康,家长教育子女水平高,父母婚 姻状况好.一般来说.可能会给子女创造比较好的学习环境。 而家庭经济困难.家长文化水平有限,家长有性格欠缺,单亲家庭等,也可能给子女的学习造成 困难。 教育者不能因为学生家庭的种种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给学生发展带来的困难而歧视学生。 5.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与共同发展 一个人的身心发展水平.是在较长时间里,在各种复杂因素影响下导致的。教育者不可能面对学生 身心发展水平完全一样的班级。最有可能影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资源分配的因素,就是学生 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 从学生的自然状况看.他们的生理发展情况会有差异。特别是一些生理有残缺的学生,面对着更为 困难的发展问题。生理上的残缺,有肢体的,有智力的。这些生理上的残缺,会影响学生的发展。 从学生的社会文化素质状况看.也会存在学习水平的差异。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最有可能遭遇的 问题.就是学生身心发展差异问题:教师可能背离“以人为本”学生观的情况,也会出现在对待学生身心 发展的差异上。 在教育活动中“以人为本”.特别要注意正确地对待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要给予身心发展状况不同 的学生以同样的关注.以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第三节教师观 考点聚焦 1.本节知识点在历年考试中大多以客观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2.在历年考试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观的转变,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终身教育观念对教师专业 发展的要求是考查重点,考生应重点复习这部分知识。尤其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观的转变易考查材料分 析题,考生应做充分准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