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教师资格综合素质考点精华讲义(中学)素质教育观(4)
时间:2017-05-18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300次
间.而应该成为人们进一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发展能力的基础,应该把知识融人人的认知结构中。因 此.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对素质教育来说尤为重要。1.[2016年下半年中学真题]图中某些学校的做法( )。 A.抑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B.阻碍了学生的应试能力 C.提高了学生的竞争能力 D.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答案】A。解析:根据图片中“想象力”的大树被剪断,可知某些学校的做法扼杀了创造力。 2.[2016年上半年中学真题]康老师经常在班上开展“成语知识竞赛”“演讲赛”“辩论赛”等 活动,营造运用语文知识的情境,康老师的做法有利于( )。 A.提高学生实践能力B.发展学生的互补性 C.促进教师专业发展D.减轻教师工作压力 【答案】A。解析:在竞赛型活动中学生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提高实践能力。因此本题答案为A。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要想有所创新,必须以主动性的发挥为前提,真正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弘扬主动精神,这就要求教 师要进行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鼓励学生存疑、求疑,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生动、活 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教是为了不教,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不仅给学生知识,更要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 钥匙。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基础教育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树立素 质教育理念。加大教育改革是开展素质教直的条件。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 系统工程。只有政府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主体,才能综合各方面的社会力量.统筹各种资源.为推进素质 教育创造必要的条件. 知识拓展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六项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 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 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 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到教育质 量.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败。要提高教 师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教师的教育观念作为对教育活动的一种价值取向,内含着教师对教育现象的理性认识及其对教育 需求的认识.对教师的教育行为具有指导作用。 知识拓展 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深入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教育观念指导着教师的 教学行为.只有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才能意识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教学改革。教师的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