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基金从业《证券投资基金基础知识》第15章考点讲义汇总
时间:2017-10-29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300次
基金从业资格 证券投资基金基础知识 第十五章 基金业绩评价 第一节 基金业绩评价概述 一、基金业绩评价的目的 基金业绩评价是指基金评价机构或评价人对基金的投资收益和风险及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能力开展评级、评奖或单一指标排名等。 对基金管理人而言,由于信息披露或者品牌宣传等外部需求,基金公司需要对所管理的基金进行业绩评价。同时,考虑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与投资风格不同,通过基金业绩评价有助于帮助基金公司更好地量化分析基金经理的业绩水平,为投资目标匹配、投资计划实施与内部绩效考核提供参考。 二、基金业绩评价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即基金业绩评价应公平对待所有评价对象,具有确定、一致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体系和评价程序,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客观准确,输入可量化,结果可重复,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 (2)可比性原则,即基金业绩评价应将同类基金的风险收益交换效率进行比较,或者对同等风险(同等收益)的基金收益率(风险)进行比较。 (3)长期性原则,即基金业绩评价应注重对基金的长期评价,也为未来的投资提供参考信息 而两者都是以基金业绩具备持续性为前提的,这就需要基金业绩评价能够尽量区分投资管理的运气和能力为了有效地进行基金业绩评价,以下因素须加以考虑。 (一)基金管理规模 基金存在一些固定成本,如研究费用和信息获得费用等。与小规模基金相比,规模较大的基金的平均成本更低。同时,规模较大的基金可以有效地减少非系统性风险。 (二)时间区间 同一基金在不同时间区间内的表现可能有很大的差距,不同基金在不同时间区间内的收益、风险不具有可比性,因此,基金业绩评价时需要考虑时间区间。 (三)综合考虑风险和收益 基金业绩评价重在评价基金投资风险管理的能力,即基金产生风险调整后的超收益的能力。风险调整后的超额收益有正负之分,基金产生正的风险调整后超额收益的能力是反映基金投资管理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正的风险调整后的超额收益也是主动管理型基金为投资者创造经济效益的终极体现。 第二节 绝对收益与相对收益 一、绝对收益 收益率计算是基金业绩评价的第一步。绝对收益是证券或投资组合在一定时间区间内所获得的回报,测量的是证券或证券投资组合的增值或贬值,常用百分比来表示收益率。绝对收益的计算有如下指标。 (一)持有区间收益率 投资者购买证券、基金等投资产品,关心的是在持有期间所获得的收益率。持有区间所获得的收益通常来濒于两部分:资产回报和收入回报。资产回报是指股票、债券、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增加/ 减少;而收人回报包括分红、利息等。 假设某投资者在2015 年12 月31 日,买入1股A 公司股票,价格为100 元。2016 年12 月31日,A公司发放3 元分红,同时其股价为105 元。那么该区间内: 资产回报率=(105 -100)/100 × 100% = 5% 收入回报率= 3/100 × 100% = 3% 总持有区间的收益率=5%+3%= 8% (二)现金流和时间加权收益率 计算基金的持有区间收益率需要考虑更为复杂的情况: (1)基金可能包含多个不同的证券,每个证券发放红利或利息的时间都不一样; (2)基金的投资者在区间内会有申购和赎回,带来更多的资金进出。 表15-1 某基金2015年度收益率计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