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基金从业《证券投资基金基础知识》第15章考点讲义汇总 (3)
时间:2017-10-29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300次
在基金业绩评价的各种模型中,多会涉及基准组合这一要素。实际操作中一般根据投资范围和投资目标选取基准指数,可以是全市场指数、风格指数,也可以是由不同指数复合而成的复合指数。 第三节 基金业绩归因 基金的业绩归因是评估投资组合收益的原因或来源的技术,回答的是"收益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基金业绩归因有多种方式。我们可以对基金的绝对收益进行归因,也可以对其相对于业绩比较基准的相对收益进行归因。绝对收益归因是考察各个因素对基金总收益的贡献,其本质是对基金总收益的分解。相对收益归因,则是通过分析基金与比较基准在资产配置、证券选择等方面的差异,来找出基金跑赢或跑输业绩比较基准的原因。 一、绝对收益归因 在绝对收益归因中,我们考察在特定区间内,每个证券和每个行业如何贡献到组合的整体收益。 二、相对收益归因 对于追求相对收益的基金,管理人和投资者需要关心基金是如何跑赢或跑输其业绩比较基准的。这时就需要用到更加复杂的相对收益归因。对股票投资组合进行相对收益归因分析,最常用的是Brinson 模型。 表15-6 为该基金P 及其业绩比较基准B 的相关数据。在此,我们以大类资产划分投资子集。基金和基准均包含股票、债券、现金三个投资子集。在基准中,股票资产为沪深300 指数,债券资产为中证全债指数,现金资产为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 表15-6 基金P及其业绩比较基准B的组成和收益情况
基准B的当月收益率为:(60%×5.81)+(30%×1.45)+(10%×0.48)=3.97%。 基金P的超额收益率为:5.34-3.97=1.37%。 资产配置带来的贡献为:(70%-60%)×5.81+(7%-30%)×1.45+(23%-10%)×0.48=0.31(%)。 选择效应带来的贡献:70%×(7.28-5.81)+7%×(1.89-1.45)+23%×(0.48-0.48)=1.06% 第四节 基金主动管理能力、业绩持续性和风格分析 基金评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不仅涉及基金业绩的度量,也包括基金业绩的主动管理能力、业绩持续性以及投资风格等多方面的分析和评估。 一、主动管理能力分析 基金业绩评价是对基金投资管理能力的评价,并尽可能区分运气与能力,因为只有能力驱动的业绩才是可持续的。基金作为一个投资组合,其技资管理的三大根本能力为风险管理能力、证券选择能力和时机选择能力。 为有效评价基金主动投资管理能力,学者们提出不同的基于收益率的时间序列回归模型来检验基金经理有效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Terynor 和Mazuy (1966)首先对基金经理的时机选择能力进行了计量分析,原理是通过基金经理根据市场上涨或下跌的预测,进行相应资产调整后的组合风险收益波动情况与市场风险收益波动情况的关系呈现直线、折线还是曲线,判断基金经理是否持续跑赢了市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