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二级案例题问题汇总
时间:2016-10-03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300次
二级问答 147
1、神经症的定义、特点、各类神经症的鉴别诊断?P5 147
2、其他常见精神障碍的识别?P19 148
3、人格障碍的三要素和分类?P36 148
4、如何识别病因(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生物、社会、心理因素)?P38 148
5、简述系统脱敏疗法的用途、原理、操作方法(程序)、注意事项?P59 148
6、冲击疗法的定义、原理、程序?P62 148
7、厌恶疗法的定义、原理、程序?P67 149
8、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特点?P79 149
9、贝克和雷米认知疗法的工作程序?P80 149
10、贝克认知疗法原理、求助者的歪曲认知、五种治疗技术?P87 149
11、雷米认知治疗的原理?P89 149
12、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的原理、程序、压力接种三阶段模型?P84 150
13、求助者中心疗法原理、目标、阶段。P96-111 150
14、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人性、自我理论和心理失调、治疗的实质?P105 150
15、远期疗效评估的步骤和主要内容。P112 150
16、团体咨询目标功能、领导职责?P115 150
17、如何提高评定量表的信度和效度P193 151
18、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 及MMPI-2)的解释?P226 151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⑿ 、神经症的定义、特点、各类神经症的鉴别诊断?P5 定义:是一种(非精神病性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而深感痛苦并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特点:①意识的心理冲突②精神痛苦(程度不一)③持久性④防碍心理或社会功能(相对良好)⑤没有器质性病变; 神经衰弱:症状:1、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2、情绪症状主要是:烦恼、易激惹、心情紧张;并且具备以下三个特点:痛苦、主动求助、失控感、无法摆脱、与处境不符。3、常见的心理生理障碍:睡眠障碍、头部不适感、个别内脏功能轻度或中度功能障碍。 焦虑神经症(焦虑症):特点:1、焦虑的情绪体验;2、焦虑的身体表现(运动性不安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 1、急性焦虑发作(惊恐障碍、惊恐发作)。主要临床相:发无明显诱因、无相关的特定情境,发作不可预测;在发作间歇期,除害怕再发作外,无明显症状;表现强烈的恐惧、焦虑,及明显的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常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濒死恐惧,或失控感等痛苦体验;突然开始,迅速达到高峰,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鉴别诊断:躯体疾病可能引起类似于惊恐发作的症状(心律失常,脑缺血,冠心病,甲状腺毒肿),可从病史及躯体检查排除;若仅发生于某些特定的恐惧的场所,参见恐惧神经症;若同时存在心境低落或悲伤,要与抑郁症相鉴别,在等级制诊断系统中,抑郁症等级较高,要做出焦虑症的诊断必须排除抑郁症。 2、广泛性焦虑: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主要临床相: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系统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因难以忍受的担心和紧张而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诊断要点: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以持续的原发性焦虑症状为主,并符合下列2项 :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 ;伴自主神经症状或运动性不安。鉴别诊断:如果有心境低落,与抑郁神经症相鉴别;如果存在突然的非诱发性的焦虑发作,与急性焦虑发作相鉴别;如果存在恐惧并回避特定的场景,与恐怖神经症相鉴别。 恐怖神经症:特点:1、与处境不相称的害怕;2、感到很痛苦,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3、对所害怕的处境出现回避,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害。主要种类:场所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特殊恐惧症鉴别诊断:如果害怕得病,要与疑病症相鉴别:疾病恐惧症病人只害怕得一种病,无求医要求;疑病症病人对健康过分担心,四处求医。如果出现强迫观念,要与强迫神经症相鉴别。如果出现抑郁症状,要与抑郁神经症相鉴别 。 强迫神经症:以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临床特征的一组心理障碍,又称强迫症、强迫性障碍 。主要临床相: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体验到观念或冲动系来源于自我;有症状自知力,感到异常,希望消除,但无法摆脱,因而焦虑和痛苦。主要种类:1、原发性强迫:强迫观念、强迫表象、强迫恐惧、强迫意向;2、继发性强迫动作 。 疑病神经症:主要特征:对健康过虑;对身体过分注意;感觉过敏和疑病观念。主要临床相:对自身健康状况过多关切,有各种主观症状;各种检查均不肯定有器质性疾病,未发现主观症状的躯体原因;医生的解释不能消除其疑虑;多合并焦虑和抑郁 抑郁神经症:轻度抑郁症的临床相:1、心情低落;2、程度必须达到使心理功能下降或社会功能受损害;3、至少持续2周以上。六个主要表现:1、兴趣减退甚至丧失;2、对前途悲观失望,严重者可感到绝望;3、无助感:自己无能为力,别人爱莫能助;4、感到精神疲惫;5、自我评价低:伴有自责,甚至罪感;6、感到生活或生命没有意义。特点:1、心情低落伴随着尖锐而持久的心理冲突,甚至可以说,沮丧和无能为力感正是长期心理冲突的结果;2、不存在内源性抑郁的任何特征性症状;3、既往没有类似发作和完全缓解的病史,也没有躁狂史;4、心情低落的背景上有持续存在的心理冲突,表现出明显的神经症性症状;5、病前大多有人格缺陷 ;6、病程至少持续两年。 、其他常见精神障碍的识别?P19 抑郁发作:诊断要点:心境低落或悲伤;兴趣或快感缺失。适应障碍:诊断要点:对近期的应激性或创伤性事件的急性反应;由某一事件或专注于此事引起极度痛苦;可以以躯体症状为主;其它症状可能包括:心境低落或悲伤;焦虑;担忧;感到难以应付;急性反应通常持续数天到数周精神发育迟滞:诊断要点:迟缓或不完全的精神发育会导致:学习困难;社会适应问题迟滞严重程度:1、严重的迟滞(通常在2周岁前发现,日常自理需要帮助,仅会说简单话语)2、中度迟滞(通常在3-5岁时发现,能在监护下做简单工作,日常活动需要指导或监护)3、轻度迟滞(通常在学龄期发现,学业差,但能够独立生活并胜任简单工作)。 、人格障碍的三要素和分类?P36 要素①早年开始,于童年或少年起病②人格在一些方面过于突出或显著增强,导致牢固和持久的适应不良③对病人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分类①偏执性人格障碍 :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②分裂样人格障碍③反社会性人格障碍④冲动性人格障碍(攻击性人格障碍):易情感爆发,伴有明显行为冲动为特点表演性人格障碍⑤强迫性人格障碍:追求完美⑥依赖性人格障碍⑦焦虑性人格障碍⑧表演性人格障碍。 、如何识别病因(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生物、社会、心理因素)?P38 生物性因素①咨询或检查求助者是否有躯体疾病②确定疾病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有无因果关系③考虑生理年龄④性别因素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社会性因素①确定相关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及所处的生存环境②分析所获得的资料,确定求助者的临床表现与社会生活事件的关系③确定社会文化(如道德、风俗、习惯等因素)与心理障碍发生的关系;同时还应考虑个人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系统对应激的作用。心理因素①从个人心理发育史资料入手,查看认知能力、成长中有无错误观念产生②查看求助者对现实问题有无误解或错误评价③分析求助者内在世界中有无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对事的持久偏见事例④寻找求助者的记忆中有无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⑤分析求助者的思维倾向和习惯,有无反逻辑性思维和不良的归因倾向⑥分析经验系统中内存中的不利因素(老眼光)⑦分析有无深层主观因素—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方面的问题⑧分析是否有心理发育停滞。 、简述系统脱敏疗法的用途、原理、操作方法(程序)、注意事项?P59 系统脱敏法用于治疗求助者对特定事件、人、物体或泛化对象的恐惧和焦虑,基本方法是让求助者用放松取代焦虑。基本思想是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是一种交互抑制过程。操作方法(程序)①学习放松技巧,重点强调面部肌肉放松②构建焦虑等级③实施系统脱敏注意事项①如果引发焦虑或恐惧的情境不是一种,可根据不同的情境建立不同的焦虑等级表,然后对每个焦虑等级表实施系统脱敏②系统脱敏时求助者想象次数的多少,依个体、情境的不同而不同③焦虑等级应合理,一开始焦虑分数超过50,仅靠重复放松很难降低,表明焦虑等级设计和不够合理。可以将焦虑等级划分得细一些,每个等级之间的跨度不能太大。④有的求助者不想用想象和放松的方法降低焦虑水平,可考虑改用其他方法 、冲击疗法的定义、原理、程序?P62 定义:冲击疗法又称满灌疗法,是暴露疗法之一,用来治疗恐惧症(如广场恐惧、飞行恐惧等等)和其他负性情绪反应(如焦虑障碍、强迫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分现实冲击疗法和想象冲击疗法两种。现实冲击疗法指持续一段时间让求助者暴露在现实的恐惧刺激中而不采取任何缓解焦虑的行为,不允许求助者采取不适应的行为来控制他们的焦虑,让焦虑自行降低,是一种被动的放松过程。想象冲击疗法不同之处在于暴露在想象的恐惧之中而不是现实生活中。优点是对产生焦虑情境的性质无限制。原理:源于动物实验。推知只要持久地让求助者暴露在刺激因素面前,惊恐反应终究将自行耗尽。所以尽可能迅猛地引起求助者极强烈的焦虑或恐惧反应,并且对这种强烈而痛苦的情绪不给以任何强化(哪怕是同情的眼光也不给一点),任其自然,最后迫使导致强烈情绪反应的内部动因逐渐减弱及至消失,情绪反应自行减轻及至消除,即所谓消退性抑制。程序①筛选确定治疗对象②签订治疗协议③治疗准备工作(首先确定刺激物;再决定治疗场地)④实施冲击治疗(极限是求助者情绪逆转)。 、厌恶疗法的定义、原理、程序?P67 定义:通过附加某种刺激的方法,使求助者在进行不适行为时,同时产生令其厌恶的心理或生理反应。反复实施,使不适行为与厌恶反应建立了条件卫生纸,以后尽管取消了附加刺激,但只要求助者进行这种不适行为,厌恶体验照旧产生,为了避免厌恶体验,求助者不得不中止或放弃原有的不适行为。原理:经典条件反射。把令人厌恶的刺激,如电刺激、药物刺激、想象刺激、其他刺激等,与求治者的不良行为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条件反射,以对抗原有的不良行为,进而消除这种不良行为。程序:1、确定靶症状;2、选用厌恶刺激;3、把握时机施加延误刺激。注意事项:1、需具备资质,在严格控制下使用;2、一定要签订知情同意书;3、靶症状要单一而具体。 、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特点?P79 定义: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建立在结构性的心理教育模型上,强调家庭作业的作用,赋予求助者更多的责任,让他们在治疗中和治疗之外都承担一种主动的角色,同时注意吸收各种认知和行为策略达到改变的目的。特点:①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②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③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④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治疗。 、贝克和雷米认知疗法的工作程序?P80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