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呗网:一起考呗移动版

考呗网 > 演出经纪人资格考试 > 考点精华 > 二级专业技能 >

心理咨询师二级案例题问题汇总(3)

    抑郁发作诊断要点:心境低落或悲伤;兴趣或快感缺失。适应障碍诊断要点:对近期的应激性或创伤性事件的急性反应;由某一事件或专注于此事引起极度痛苦;可以以躯体症状为主;其它症状可能包括:心境低落或悲伤;焦虑;担忧;感到难以应付;急性反应通常持续数天到数周精神发育迟滞诊断要点:迟缓或不完全的精神发育会导致:学习困难;社会适应问题迟滞严重程度:1、严重的迟滞(通常在2周岁前发现,日常自理需要帮助,仅会说简单话语)2、中度迟滞(通常在3-5岁时发现,能在监护下做简单工作,日常活动需要指导或监护)3、轻度迟滞(通常在学龄期发现,学业差,但能够独立生活并胜任简单工作)。

    、人格障碍的三要素和分类?P36

    要素早年开始,于童年或少年起病人格在一些方面过于突出或显著增强,导致牢固和持久的适应不良对病人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分类偏执性人格障碍 :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分裂样人格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冲动性人格障碍(攻击性人格障碍):易情感爆发,伴有明显行为冲动为特点表演性人格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追求完美依赖性人格障碍焦虑性人格障碍表演性人格障碍。

    、如何识别病因(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生物、社会、心理因素)?P38

    生物性因素咨询或检查求助者是否有躯体疾病确定疾病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有无因果关系考虑生理年龄性别因素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社会性因素确定相关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及所处的生存环境分析所获得的资料,确定求助者的临床表现与社会生活事件的关系确定社会文化(如道德、风俗、习惯等因素)与心理障碍发生的关系;同时还应考虑个人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系统对应激的作用。心理因素从个人心理发育史资料入手,查看认知能力、成长中有无错误观念产生查看求助者对现实问题有无误解或错误评价分析求助者内在世界中有无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对事的持久偏见事例寻找求助者的记忆中有无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分析求助者的思维倾向和习惯,有无反逻辑性思维和不良的归因倾向分析经验系统中内存中的不利因素(老眼光)分析有无深层主观因素—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分析是否有心理发育停滞。

    、简述系统脱敏疗法的用途、原理、操作方法(程序)、注意事项?P59

    系统脱敏法用于治疗求助者对特定事件、人、物体或泛化对象的恐惧和焦虑,基本方法是让求助者用放松取代焦虑。基本思想是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是一种交互抑制过程。操作方法(程序)学习放松技巧,重点强调面部肌肉放松构建焦虑等级实施系统脱敏注意事项果引发焦虑或恐惧的情境不是一种,可根据不同的情境建立不同的焦虑等级表,然后对每个焦虑等级表实施系统脱敏系统脱敏时求助者想象次数的多少,依个体、情境的不同而不同焦虑等级应合理,一开始焦虑分数超过50,仅靠重复放松很难降低,表明焦虑等级设计和不够合理。可以将焦虑等级划分得细一些,每个等级之间的跨度不能太大。有的求助者不想用想象和放松的方法降低焦虑水平,可考虑改用其他方法

    、冲击疗法的定义、原理、程序?P62

    定义冲击疗法又称满灌疗法,是暴露疗法之一,用来治疗恐惧症(如广场恐惧、飞行恐惧等等)和其他负性情绪反应(如焦虑障碍、强迫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分现实冲击疗法和想象冲击疗法两种。现实冲击疗法指持续一段时间让求助者暴露在现实的恐惧刺激中而不采取任何缓解焦虑的行为,不允许求助者采取不适应的行为来控制他们的焦虑,让焦虑自行降低,是一种被动的放松过程。想象冲击疗法不同之处在于暴露在想象的恐惧之中而不是现实生活中。优点是对产生焦虑情境的性质无限制。原理:源于动物实验。推知只要持久地让求助者暴露在刺激因素面前,惊恐反应终究将自行耗尽。所以尽可能迅猛地引起求助者极强烈的焦虑或恐惧反应,并且对这种强烈而痛苦的情绪不给以任何强化(哪怕是同情的眼光也不给一点),任其自然,最后迫使导致强烈情绪反应的内部动因逐渐减弱及至消失,情绪反应自行减轻及至消除,即所谓消退性抑制。程序筛选确定治疗对象签订治疗协议治疗准备工作(首先确定刺激物;再决定治疗场地)实施冲击治疗(极限是求助者情绪逆转)。

    、厌恶疗法的定义、原理、程序?P67

    定义:通过附加某种刺激的方法,使求助者在进行不适行为时,同时产生令其厌恶的心理或生理反应。反复实施,使不适行为与厌恶反应建立了条件卫生纸,以后尽管取消了附加刺激,但只要求助者进行这种不适行为,厌恶体验照旧产生,为了避免厌恶体验,求助者不得不中止或放弃原有的不适行为。原理:经典条件反射。把令人厌恶的刺激,如电刺激、药物刺激、想象刺激、其他刺激等,与求治者的不良行为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条件反射,以对抗原有的不良行为,进而消除这种不良行为。程序:1、确定靶症状;2、选用厌恶刺激;3、把握时机施加延误刺激。注意事项:1、需具备资质,在严格控制下使用;2、一定要签订知情同意书;3、靶症状要单一而具体。

    、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特点?P79

    定义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建立在结构性的心理教育模型上,强调家庭作业的作用,赋予求助者更多的责任,让他们在治疗中和治疗之外都承担一种主动的角色,同时注意吸收各种认知和行为策略达到改变的目的。特点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治疗。

    、贝克和雷米认知疗法的工作程序?P80

    建立咨询关系确定咨询目标确定问题:提问和自我审查的技术检验表层错误观念:建议、演示和模仿纠正核心错误观念:语义分析技术包括灾变祛除、重新归因、认知重建等进一步改变认知:行为矫正技术巩固新观念:认知复习

    、贝克认知疗法原理、求助者的歪曲认知、五种治疗技术?P87

    原理:贝克是认知疗法的重要代表人之一,在他的理论中有几个重要概念:共同感受、自动化思维及规则。贝克认为如果个体不能正确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来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或是对自己的自动化思维中某些错误观念不能加以内省,或是过分按规则行事,无论哪种情况,都会造成认知歪曲,产生不良的情绪和不适应的行为问题。歪曲认知主观推断:没有支持性的或相关的根据就做出结论,包括“灾难化”或在大部分情境中都想到最糟糕的情况和结果。选择性概括:仅根据对一个事件某一方面细节的了解就形成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其他信息被忽略,并且整体背景的重要性也被忽视。这其中所包含的假设是那些与失败和剥夺有关的事件才是重要的。过度概括:由一个偶然事件而得出一种极端信念并将之不适当地应用于不相似的事件或情境中。夸大和缩小:用一种比实际上大或小的意义来感知一个事件或情境。个性化:个体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将一些外部事件与自己联系起来的倾行分类。向。贴标签和错贴标签:根据缺点和以前犯的错误来描述一个人和定义一个人的本质。极端思维:用全或无、非白即黑的方式来思考和解释,或者按不是/就是两个极端来对经验进行分类五种治疗技术①识别自动性思维②识别认知性错误③真实性验证④去中心化⑤忧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

    雷米认知治疗的原理?P89

    雷米的理论与贝克理论的基本前提都是一致的,即都认为导致不适应行为和情绪的根本原因是错误的认知过程和观念。雷米强调这些错误观念的存在状态,即这些错误观念以什么样的顺序和方式表现出来并发生作用。雷米认为错误观念主要指个体对自我的不正确或不适当的评价,也就是错误的自我概念。这些错误观念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以群集的方式表现出来,每一个错误观念的群集都对应着某一类情绪障碍。他提出了“中心—边缘”模型。

    、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的原理、程序、压力接种三阶段模型?P84

    基本原理:通过学习如何矫正认知“定势”来获得更有效的应对压力情境的策略。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CBM)关注的是求助者自我言语表达的改变,认为一个人的自我陈述在很大程度上与别人的陈述一样能够影响个体行为。基本前提是求助者必须注意自己是如何想的、如何感受的和行动的以及自己对别人的影响,这是行为改变的一个先决条件。他提出“行为的改变是要经过一系列中介过程的,包括内部言语、认知结构与行为的相互作用以及随之而来的结果”。他区分了变化过程的三个阶段:1、自我观察;2、开始一种新的内部对话;3、学习新的技能。程序:1、通过角色扮演和想象使求助者面临一种可以引发焦虑的情境;2、要求求助者评价焦虑水平;3、教会求助者觉察在压力情境下引发焦虑的认知;4、帮助求助者重新评价自我陈述以检查这些想法;5、让求助者注意重新评价后的焦虑水平。压力接种训练三阶段模型:1、概念阶段;2、技能获得和复述阶段;3、应用和完成阶段。

    、求助者中心疗法原理、目标、阶段。P96-111

    求助者的改变较为开放较为协调更加信任自己更适应愿意其生命过程成为一个变化的过程。主要技术①促进设身处地的理解的技术(关注、言语交流、非言语交流、沉默)②坦诚交流的技术(不固定角色、自发性、无防御反应、一致性、自我的交流)③表达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④阶段求助者对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态度阶段,求助者不愿主动寻求治疗和帮助。求助者开始“有所动”阶段。求助者能够较为流畅地、自由地表达客观的自我。求助者能更自由地表达个人情感,但在表达当前情感时还有顾虑。求助者能够自由表达当时的个人情感,接受自己的感受但仍然带有一些迟疑。求助者能够完全接受过去那些被阻碍、被否认的情感,他的自我与情感变得协调一致。求助者几乎可以不需要咨询师的帮助,就可以继续自由地表达自己。对自我经验的排斥、歪曲越来越少。

    、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人性、自我理论和心理失调、治疗的实质?P105

    人性:积极乐观,把人看作是一个努力寻求健全发展的人。①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②人拥有有机体的评价过程③人是可以信任的自我理论①经验②自我概念,指求助者如何看待自己,是对自己总体的知觉和认识,是自我知觉和自我评价的统一体③价值的条件化,建立在他人评价的基础上,而非建立在个体自身的有机体的评价基础上。心理失调:自我概念与经验概念之间的不协调是心理失调产生的根本原因,三种情况①经验符合个体需要,被个体直接体验感觉到,被纳入自我概念;经验与自我感觉不一致而被忽略;经验与体验被歪曲或否认,用以解决自我概念与体验的矛盾。心理治疗实质是重建个体在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和谐,或者说达到个体人格的重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