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教师资格(统考)《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冲刺预测押题一(2)
时间:2018-03-09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300次
A.遗传对个体身心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B.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聂与之俱黑,这句话表现了环境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D.对个体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 答案:C 11.这样一句话:...... 研表究明,汉字序顺并不定一影阅响读!事证实明了当你看这完句话之后才发字现都乱是的......。这是知觉的( )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整体性 D.知觉的恒常性 答案:C 12.( )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答案:B 13.美国学者孟禄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的史实,断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被称为( )。 A.交往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劳动起源论 答案:C 14.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总是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并且还帮助学生通过复习和一些记忆策略建立良好的知识网络,他认为这样可以防止遗忘,这种做法依据的记忆理论是( ) A.提取失败说 B.消退说 C.动机说 D.同化说 答案:A 15.决定着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 )。 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B.社会人口数量和结果 C.社会文化传统 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答案:D 16.孔子曰:“上好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 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是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这段话表明孔子施教内容( )。 A.责任性 B.脱离社会生产 C.具有全面性 D.结合社会生产 在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 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 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你。 要是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自己的小孩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呢。” 答案:B 解析:孔子的一个学生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 孔子说:“我不如老农。” 樊迟又请教如何种菜。 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 等樊迟退出去了,孔子说:“樊迟真是小人啊。 17.小刚得知自己被理想的大学录取后,整个一周都很开心,这种情绪状态是( )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理智感 答案:C 18.英国政府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持原有的专为资产阶级子女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执业学校。这种学制属于( )。 A.双轨学制 B.单轨学制 C.中间型学制 D.分支型学制 答案:A 19.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的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答案:D 20.人生来就有的典型且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 ) A.动机 B.能力 C.气质 D.性格 答案:C 简答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教学目标设置上主张:“跳一跳,摘苹果”。这体现了什么思想。 答案:这体现了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最近发展区是维果斯基提出的,他的概念是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学生可能达到的最高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就叫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苹果,即需要儿童对现有水平有所超越,同时对目前水平的超越又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符合最近发展区的思想。 22.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案: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倒U曲线)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5.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按照顺序记忆) 23.简述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答案: 第一,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 第二,讲究讲授的策略与方式。 第三,讲究语言艺术。 材料分析题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在学习了一段描写瓜果丰收、赞美美丽秋色的短文后,我要求学生背诵这段课文。第二天上课前,我发现一个学生在故意擦已经很干净的黑板。我就过去亲切的问:“什么事情你这么高兴啊?”学生红着脸说,宋老师,您布置的作文,我背过了。 上课了,我让他到讲台前背诵课文。他成功了,老师和同学都报以热烈的掌声,使他的需要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第二天一大早,这个学生在校门口等我,说他主动背诵了刚学完的课文。就这样,班里的后进生成为了“背诵大王”,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升入省级重点高中。 (1)请分析这个案例。 (2)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案: (1)老师的做法很好,因为如下原因: 首先,因为老师的做法符合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由马斯洛提出,认为人有七种需要,下层需要必须部分满足之后才会有上层追求。案例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