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呗网:一起考呗移动版

考呗网 > 教师资格 > 考点精华 > 中学 >

2017教师资格综合素质考点精华讲义(中学)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章职业理念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
1.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
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教师观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第一节教育观
考点聚焦
1.本节知识点在历年考试中多以客观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2.在历年考试中,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实施的途径方法是考查重点,考生应加强对此部分内容的备考。
考点梳理
一、教育观与素质教育观
(一)教育观
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具体地说就是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认识,还有人们对教育与其他事物相互关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
对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
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中开展教育活动,需要思考教育活动“是什么”,“为了什么”,以及“怎
样开展教育活动”。而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由于教育目的不同,教育者实施的
教育活动也不同.从而区分了不同社会、不同时期的教育活动,也产生了不同的教育结果。确立正确的教
育观.需要正确认识教育的发展规律.正确认识教育活动的各种内部关系。违背教育发展规律或不能完
整认识教育内部的各种关系.都会导致错误的教育观.进而导致错误的教育结果。
在同样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中,也可以有不同的教育观,这是由对教育活动内部的各种关系认识
上的差异而产生的。例如.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上,如果强调教育者的中心地位,会产生教师中心
的教育观:如果强调受教育者的中心地位,会产生学生中心的教育观。再如,在教育内容的德、智、体、美
等不同组成方面的关系上.强调德育的首要地位,会产生德育中心的教育观;强调智育的首要地位,会产
生智育中心的教育观。
总而言之.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既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又受人们对教育要
素不同观点的影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