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呗网:一起考呗移动版

考呗网 > 教师资格 > 考点精华 > 小学教师 >

2017教师资格考试(小学)考点精华第五章:第三节教案设计与编写(4)


    (4)标准(degree)
    指评定行为的最低依据,或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水准,包括完成行为的时间限制;完成行为的准确性:完成行为的成功特征。
    【实例】《桂林山水》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描述为“认识8个生字,会组词和听写,并能正确读写‘无瑕、兀立、嶙峋、波澜壮阔、峰峦雄伟、连绵不断”’等词语。该目标的行为即“识字,写字”,主体是学生,这样便于教师确定学生是否达成了预定知识与技能目标。
    2.内部心理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目标的陈述
    内部心理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目标着重指向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教学目标,既反映学生学习的内部心理变化.也反映学习的外显行为变化结果。特别适用于描述情感、能力领域的教学目标。
    用这种方法陈述的教学目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基本的教学目标,即用一个动词描述学生通过教学所产生的内部心理变化,如记忆、知觉、理解、创造、欣赏等;第二部分为具体教学目标,列出具体行为样例.即学生通过教学所产生的能反映其内在心理变化的外显行为。
    【实例】‘‘理解两位数加法的算理。能口算简单的两位数加法,并能正确笔算所给出的两位数加法题”。其中.“理解两位数加法的算理”描述了学生的内部心理状态,而“能口算简单的两位数加法,并能正确笔算所给出的两位数加法题”描述了学生预期的外显行为变化。
    3.表现性目标的陈述
    在表现性目标中.教师重在明确规定学生应参与和经历的活动情境.描述学生在活动中应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但不规定学生将会在这种活动中具体习得什么.不同的学生在此活动中允许有不同的习得结果.一般来说.在涉及复杂的智力性活动时常用表现性目标表述。
    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方法为:先说明学生参与的是什么样的活动或情境:然后,选用某一目标水平下恰当的行为动词.明确其相对应的教学内容.两者构成动宾短语来陈述。
    常见的表现形式类似于“在……活动中.学生感受……”“在……过程中,学生体验……”“在……情境下.学生讨论……”等。
    【实例】将“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课时教学目标之一陈述为:“在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思考.体验算法多样性。”在陈述中,重点指出了学生学习活动和行为的具体情境,即“在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但至于用什么方式和途径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水平,以及从中的学习体验深浅等各种“际遇”,则允许每位学生有不同的表现,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
  三、教学重难点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是指在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的特定层次中占相对重要的前提、判断,或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的内容.是授课时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难于理解、掌握或容易引起混淆、错误的内容。
    教学重点不一定是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也不一定是教学的重点。难点的产生可能有多种原因。教学难点也会因不同的学生群体而改变,也会因具体的教学条件而改变。教师必须认真分析和预设学生可能遇到的学习困难并通过相应的教学设计加以解决。
    【实例1】《观潮》(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注意积累材料,即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学习作者是怎样留心周围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实例2】《轴对称图形》(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学重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地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二)确定教学重难点的要求1.吃透新课标
    明确课程的完整知识体系框架和教学目标,并把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师参考书整合起来,才能科学确定静态的教学重点难点。
    2.全面了解学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