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教师资格考试(小学)考点精华第四章:第六节小学美术课程标准(4)
时间:2017-05-01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300次
3.评价要点 关注物品的形状与用途的关系,从设计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根据物品的用途,大胆进行想象,表达自己的创意。 知道3种或3种以上制作的方法,了解工艺制作的过程。 初步养成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大胆想象和追求创意的习惯。正确、安全地使用工具和媒材。 (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1.目标 欣赏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中外美术作品,用语言或文字等多种形式描述作品,表达感受与认识。2.学习活动建议 尝试对美术作品,特别是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美术作品,用语言或文字进行描述,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搜集我国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年画、传统纹样、皮影、面具等),并了解其中的特点或寓意,进行交流。 认识公共场所中常用的图形符号,了解其作用.欣赏与分析其创意。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讨论我国民居建筑的特色。 3.评价要点 积极参加美术欣赏活动,主动搜集我国民族、民间美术作品或图片。 知道2种或2种以上的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的主要特点以及作品的寓意。用恰当的词语、短句等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 识别3种或3种以上公共场所中常用的图形符号。(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1.目标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和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展示,并发表创作意图。 2.学习活动建议 根据各种材料特点,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美术作品,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并选定展示美术作品的方案,布置学生美术作品展览,美化教室或学校环境。 根据诗歌、童话、故事或创设某一情境,制作纸偶、乐器、皮影等作品,并进行表演,或举办集体生El庆祝等活动。 结合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设计并制作学校、村庄、公园、游乐场的地图或模型。3.评价要点 积极参与造型游戏活动.并乐于与同学合作。 对媒材的形状、色彩和材质感兴趣,发现并收集身边可以用于造型活动的各种材料,进行联想和创作。 积极动脑筋,结合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创作与展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述。 在活动前做好各种准备.并在结束时进行收拾整理。第三学段(5~6年级) (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1.目标 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媒材,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 2.学习活动建议 尝试不同的造型表现方法(如写实、夸张、抽象、装饰等),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描绘事物,表达思想与情感。 学习对比、调和等色彩知识以及简单的绘画构图和透视知识。尝试中国画的表现方法.体验笔墨趣味。 运用泥、纸、泡沫塑料等多种媒材,创作动物、人物和景物等立体造型作品。学习漫画、动画的表现方祛,并进行创作练习。 运用计算机、照相机等进行造型表现活动。3.评价要点 尝试多种表现方法.有意识地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了解基本的构图知识,合理地安排画面。 在绘画作品中表现物体的近大远小的空间关系。运用对比色、邻近色,表现适合的主题。 根据不同媒材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创作意图,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创作若干件美术作品。用语言或文字评价自己和同学的作品。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1.目标 从形态与功能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形式原理以及各种材料、制作方法,设计和装饰各种图形与物品,改善环境与生活,并与他人交流设计意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