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教师资格考试(小学)考点精华第四章:第六节小学美术课程标准(2)
时间:2017-05-01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300次
三、美术课程的总目标 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隋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四、美术课程的分目标 美术课程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1.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用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1.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特征与价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知道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程序.学会设计创意与工艺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 (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1.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 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3.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1.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逐步学会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方法。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 罩.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五、美术课程的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1.目标 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2.学习活动建设 以游戏等多种方式.体验不同工具和媒材的表现效果,开展造型表现活动,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尝试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认识常用颜色。 尝试用纸材、泥材等多种媒材以及简便的工具,通过折、叠、揉、搓、压等方法,进行造型活动。尝试实物拓印.体验拓印活动的乐趣。 3.评价要点 对造型表现活动感兴趣并积极参与。 通过造型表现活动,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想象,创作若干件能反映自己学习水平的作品。 辨别l2种以上的颜色。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1.目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