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教师资格考试(小学)考点精华第四章:第五节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时间:2017-05-01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300次
第五节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考点聚焦 1.本节知识在历年考试中一般不会单独出题.而是渗透在教学设计题中进行考查。 2.复习时要理解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着重识记课程内容中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具体要求。 。考点梳理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体育与健康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课程设计到学习评价.始终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课程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方法,并学会体育与健康的相关知识。 (四)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 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保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关注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差异,各地区和学校要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和设计课程内容,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基本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思路 (一)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 根据多维健康观和体育学科的特点.借鉴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经验.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了课程目标体系以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为各地区和学校制订课程实施方案以及教学计划提供明确的指导.保证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将学生的学习划分为四级水平,并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分别设置了相应的学习目标。水平一至水平四分别对应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和7~9年级。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为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体育与健康课程鼓励这部分学生进一步拓展和提高。 (三)根据可评价的原则设置可操作和可观测的学习目标 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具体的、可观测的学习目标。特别注意将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两个方面的学习目标设置成易观测的行为表征.帮助教师更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和评价,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心理品质和社会行为。 (四)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保证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确立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各地区和学校制订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时,应从师资队伍、场地与器材、学生体育基础等方面的实际出发,选编适宜的教学内容。农村学校体育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应特别注意开发与利用各种实用的课程资源,确保课程的正常实施。 (五)根据课程学习目标和发展性要求建立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 体育与健康课程建立了有利于学生进步与发展的多元学习评价体系,要求对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进行综合评价,提倡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及自我评价能力. 三、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和创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课程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各方面的说明及目标如下: (一)运动参与 运动参与是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态度及行为表现,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锻炼身体和提高健康水平,形成积极的体育行为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的实践要求和重要途径。课程强调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多样的方法,在小学阶段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激发、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意识,在初中阶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运动参与的目标: 1.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2.体验运动乐趣与成功。(二)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完成运动动作的能力.它反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征,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学习方面目标的主要途径。在小学阶段,要注重体育游戏学习,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在初中阶段.要注重不同项目运动技术的学习和应用,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比赛,逐步增强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能力、安全从事运动的能力,加深对体 育运动的理解。无论是在小学阶段还是在初中阶段,都要重视选择武术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进行学习。 运动技能的目标: 1.学习体育运动知识:2.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3.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三)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是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和精力充沛的状态,与体育锻炼、营养状况和行为习惯密切相关。本方面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期望的重要结果。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锻炼,全面发展体能.提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形成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行为。小学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懂得营养、行为习惯和疾病预防对身体发育和健康的影响:初中阶段应要求学生了解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自觉抵制各种危害健康的不良行为,初步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提高体能水平,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