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纽约曼哈顿的时报广场,被称为“世界的十字路12”。在胡锦涛主席2011年访美前夕,从1月17日起,一抹亮丽的-考呗网题库移动版
考研政治
首页 题库首页在线模考
取消
简答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纽约曼哈顿的时报广场,被称为“世界的十字路12”。在胡锦涛主席2011年访美前夕,从1月17日起,一抹亮丽的“中国红”在这里明艳绽放——首部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在时报广场的大屏幕上持续滚动播放,路人纷纷驻足观看。
在这段时长60秒的宣传片中,不仅有袁隆平、杨利伟、姚明等各领域杰出代表,还有“轮椅天使”金晶、“抗震小英雄”林浩、“一辈子在献血”的郭明义等感动中国的普通百姓。他们都面带微笑,神色自信,于静默之间传递着中国的声音。
历史翻回到1904年5月的一天,在一家银行的外墙,贴出了时报广场上的第一张广告。100多年来,这里广告的每一次变幻刷新,都展示着时代的表情。可是在这当中,鲜有中国人的面孔和身影。百年沧桑,终以微笑定格。来到“世界的十字路口”,中国人自信、平和、友好。
摘编自人民网(2011年1月20日)
材料2
作为《人物篇》的姐妹篇,一部时长17分钟的中国国家形象片《角度篇》自2011年2月3日起将陆续在亚洲、欧美等地的多家电视台播出。《角度篇》分为“开放而有自信”“发展而能共享”等8个部分,向世界展现了一个更丰富、多元的中国,其中70%以上的画面呈现的都是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值得一提的是,它没有回避中国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农民工及其家属的生存现状在片中多次出现。这部国家形象片看似一些“视觉碎片”,但能够让世人从中读出一个比较真实、鲜活的当代中国。
摘编自新华网(2011年2月2日)
材料3
从2009年“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广告片,到2011年的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如此集中地向西方展示中国国家形象还是第一次。有评论认为,这几部短片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精神风貌,每个人的笑容都那么阳光,让人油然而生到中国看看的愿望;还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国际形象公关”的又一次主动出击,愈趋自信的中国主动向世界展示自己,中国开始步入“国家公关时代”;也有报道说,中国的宣传片是中国国家领导人出访之前的“盛大派对”,展示了中国的软实力。
摘编自人民网(2011年1月20日)
(1)分析“中国开始步入‘国家公关时代”’的原因。,(4分)
(2)国家形象宣传对提升中国软实力有何作用?(4分)

参考答案暂无
解析:这道题与2010年的第38题的设计思路如出一辙。2010年的第38题是以中国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正式播出“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广告为材料考查相关的知识点;而2012年的这道题是以中国有关部门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的时报广场所作的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角度篇》为材料,考查相关的知识点。题目共两问:
第一问是要求分析有些评论所认为的这几部短片表明中国开始步入“国家公关时代”的原因。这主要应从全球化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日益紧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西方一些国家和民众长期以来对中国缺乏了解三个方面,来说明中国应当主动通过国家公关让世界了解一个全面真实的中国的必要性。
第二问是要求回答国家形象宣传对提升中国软实力的作用。这要从两方面回答,首先要回答什么是软实力,然后把国家形象宣传与软实力的内容对应起来就可以了。主要是从国家形象宣传增强了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增进了国际社会对我国的了解和认识、展示了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三个方面去说明。应当讲,这两个问题难度都不算大。考生只要根据已学知识,结合“形势与政策”的相关内容,并适当吸取材料中的有关信息,就能作出答案了。本题的难度系数为0.599。从2010年开始,“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分析题由原来的选做题变为必做题。本课程的命题特点主要有四点:一是题目考查的内容都是中国的或者与中国有关的:二是题目与“形势与政策”联系非常密切(如2011年的谈谈什么是“真实的中国”);三是综合性比较强,往往与其他政治理论课特别是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相关知识点结合起来命题(如2010年的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就涉及刨新、创新型国家,促进我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等内容);四是题目的学科性在淡化,题目考查的不少内容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学科的知识点没有太直接的关系,题目“形难实易”,实际难度是在下降。这可能是考虑到相当一部分理工科的考生在本科学习期间没有学习过这门课。应对这道分析题,一方面要从宏观上把握本课程的框架体系和基本内容:同时,要特别关注一年中的“形势与政策”的相关内容,特别要关注重大事件,有必要的知识储备。

你可能喜欢

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
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