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考呗网题库移动版
考研政治
首页 题库首页在线模考
取消

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
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章的内容,考点是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生产者劳动的社会性质是由社会分工决定的,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每个商品生产者在社会分工体系中从事的是某一种商品生产,他们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是按照自己的利益和要求进行的,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私人劳动不能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只有通过商品交换,私人劳动才被承认并转化为社会劳动。商品交换最初是直接的物物交换,随着货币的产生,整个商品世界就分化为两极:一极是各种各样的具体商品,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使用价值;一极是货币,代表商品的价值。货币的产生方便了商品的交换,但也加强了商品经济的矛盾,使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内在矛盾外化为商品与货币的矛盾。这就导致产生“商品的惊险的跳跃”:商品所有者只有把商品成功地销售出去,使商品变为货币,他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才能表现为社会劳动。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即“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商品卖不出去,商品占有者的私人劳动也就不被社会所承认,其耗费的劳动不能得到补偿,再生产难以进行,商品占有者就被“摔坏”了。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因此正确答案是D。B、C表述不正确,也不符合题意;本题只是分析商品经济中的矛盾,并未涉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矛盾,A不符合题意。【名师点拨】引用经典作家的话加以理解这种类型的题目,难度往往是比较大的。因为既要对引用经典作家的话的含义有准确的理解,又要符合题目要考查的知识点的要求。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时,应该适当了解政治考试几个学科的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家的话。

你可能喜欢

A.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社会主义建设纲领
B.根据俄国的实际情况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C.为俄国找到了一种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D.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来建设社会主义

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B.良好的群众基础和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C.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D.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A.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
B.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经济成分
D.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占主体地位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