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综合素质
首页
题库首页
在线模考
取消
取消
hot
热门搜索
一级建造师块
热
消防工程师块
热
初级会计师
证券从业
电气工程师
银行招聘
教师资格块
热
基金从业
更多热门>>
单选题
国庆黄金周,小白和朋友们商量去外地旅游的事,小米说:如果不去绍兴,就去杭州吧。小黄说:如果不去杭州,就不去绍兴了。小刘说:咱们只去其中一处吧,小白据此提出的大家都能接受的意见是( )(2015年下半年)
A.另去他处
A.另去他处
B.两处都去
B.两处都去
C.只去绍兴
C.只去绍兴
D.只去杭州
D.只去杭州
参考答案
D
解析:
A、B两项都不符合小刘的话,C项不符合小黄的话,只有D项三人的话都满足。故选D。
点击查看答案
进入在线模考
你可能喜欢
简答题
材料:
熟练与陌生
史铁生
艺术要反对的,虚伪之后,是熟练。有熟练的技术,哪有熟练的艺术?
熟练(或娴熟)的语言,于公文或汇报可受赞扬,于文学却是末路。熟练中,再难有语言的创造,多半是语言的消费了。罗兰.巴特说过:文学是语言的探险。那就是说,文学是要向着陌生之域开路。陌生之域,并不单指陌生的空间,主要是说心魂中不曾敞开的所在。陌生之域怎么可能轻车熟路呢?倘是探险,模仿、反映和表现一类的意图就退到不大重要的地位,而发现成其主旨。米兰·昆德拉说:没有发现的文学就不是好的文学。发现,是语言的创造之源,即便幼稚,也不失文学本色。在人的心魂却为人所未察的人所未察的地方,在人的处境却为人所忽略的时候,当熟练的生活透露出陌生的消息,文学才得其使命。熟练的写作,可以制造不坏的商品,但不会有很好的文学。
熟练的写作表明思想的僵滞和感受力的麻木,而迷恋或自赏着熟练语言的大批繁殖,那当然不是先锋,但也并不就是传统。
如果传统就是先前已有的思想、语言以及文体、文风、章法、句式、情趣……那其实就不必再要新的作家。只要新的印刷和新的说书艺人就够。但传统,确是指先前已有的一些事物,看来关键在于:我们要继承什么以及继承工字是什么意思?传统必与继承相关,否则是废话。可是,继承的尺度一向灵活因而含混,激进派的尺标往左推说你是墨守成规,保守者的尺标往右拉看你是丢弃传统。含混的原因大约在于,继承是既包含了永恒不变之位置,又包含了千变万化之前途的。然而一切事物都要变,可有哪样东西是永恒不变的和需要永恒不变的吗?若没有,传统(尤其是几千年的传统)究竟是在指示什么?或单说变迁就好,继承又是在强调什么?永恒不变的东西是有的,那就是陌生之域,陌生的围困是人的永恒处境,不必担心它的消灭。然而,这似乎又像日月山川一样是不可能丢弃的,强调继承真是多余。但是!面对陌生,自古就有不同的态度:走去探险,和逃回到熟练。所以我想,传统强调的就是这前一种态度——对陌生的惊奇、盼念、甚至是尊敬和爱慕,唯这一种态度需要永恒不变地继承。这一种态度之下的路途,当然是变化莫测无边无际,因而,好的文学,其实每一步都在继承传统,每一步也都不在熟练中滞留因而成为探险的先锋,传统是其不变的神领,先锋是其万变之前途中的探问。
问题:(1)文章标题“熟练与陌生”中“熟练”和“陌生”的含义是什么?
(2)结合文段,谈谈你对画线句子“因而好的文学其实每一步都在继承传统”的理解。(2014年上半年)
点击查看答案
进入在线模考
简答题
材料:
没有任何借口
在西点,长官曾问我:“你为什么不把鞋子擦亮?”我说:“我太忙,没时间擦。”这样的回答得到的只能是叶种训斥,正确的回答只能是:“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
“没有任何借口”是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它强化的是,每一位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任何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其目的是为了让学员学会适辟压力,培养他们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它让每一位学员懂得:X-作中是没有任何借口的,失败是没有任何借口的,人生也没有任何借口。
“没有任何借口”看起来似乎很绝对,很不公平,但是人生并不是永远公平的。西点就是要让学员明白:无论遭遇什么样的环境,都必须学会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学员在校时只是年轻的军校学生,但是日后肩负的却是自己和其他人的生死存亡乃至整个国家的安全。在生死关头,你还能到哪里去找借口?
哪怕最后找到了失败的借口又能如何?“没有任何借口”的训练,让西点学员养成了毫不畏惧的决心、坚强的毅力、完美的执行力以及在限定时间内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的信心和信念。
但是,不幸的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或那样的借口。借口在我们的耳畔窃窃私语,告诉我们不能做某事或做不好某事的理由,他们好像是“理智的声音”“合情合理的解释”,冠冕堂皇。
上班迟到了,会有“路上堵车”“手表停了”“今天家里事太多”等等借口;业务拓展不开、工作无业绩,会有“制度不行”“政策不好”或“我已经尽力了”等等借口;事情做砸了有借口,任务没完成有借口。只要有心去找,借口无处不在。做不好一件事情,完不成一项任务,有成千上万条借口在那儿响应你、声援你、支持你,抱怨、推诿、迁怒、愤世嫉俗成了最好的解脱.借口就是一张敷衍别人、原谅自己的“挡箭牌”,就是一个掩饰弱点、推卸责任的“万能器”。有多少人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上,而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和责任啊!
(摘编自【美】费拉尔·凯普《没有任何借口》)
问题:
(1)“没有任何借口”中的“借口”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2)请结合本文,分析“没有任何借口”这一行为准则对人的品格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2014年下半年)
点击查看答案
进入在线模考
简答题
材料:
读书是意味着,利用别人的头脑来取代自己的头脑。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尽管它不见得是严密紧凑,但总是个有脉络可寻的总体,我们可赖它向某种体系开展,比起看书吸收他人的思想,可说是利多害少。为什么呢?因为后者的思想是从各种形形色色的精神而得来,属于别人的体系,别人的色彩。它不能像自己思考的人,已把自己的知识、个性、见解等融合成一个总体,他的脑子里三教九流,诸子百家的思想纷然杂陈,显得混乱不堪,这种思想的过度拥挤状态,攫夺了一个人的正确观察力,也使人失去了主见,并且很可能导致精神秩序的紊乱,这种现象,我们几乎在所有的学者身上都可发现。所以,在健全的理解力和正当的批判力等方面来说,这类人远不如那些所学无几的人。后者虽说是胸无点墨,但靠着经验、阅历以及零碎的阅读,把所学得的一点知识,和自己的思想融合,或在自己的思想下臣服,所以他们有主见,有判断力。其实,学术性的思想家做法也不外是如此,只不过他们的尺度较大,比较有深度而已。思想家们因为要用到许多知识,所以非多读不可,但他们精神力极强固,能把所有的东西克服或同化,融进他们的思想体系内。因之,他们的见识虽是愈来规模愈大,但已做有机的关联,全部隶属在他们的思想总体系之下了这种场合,这些思想家的固有思想,就如同风琴的低音主调,任何时刻都支配一切,绝对不会被其他旨调所压制。而那些知识上的大杂烩的头脑中,好似一支曲子渗进很多杂音,它的基本调久久仍找寻不出来。
以读书终其一生的人,他的知识完全是从书本汲取而得,他们有如阅读了许多山水、游记之类的书籍,对于某地或某国的有关知识虽可粗枝大叶地说出来,但是甲地和乙也是如何地联络?人文、物产、习俗又是如何等等,则说不上来;反之,以思考终其一生的人,就像土生土长的父老,一打开话匣子便能把本地事事物物的来龙去脉,以及各种事实或传说和事物的总体关系等,如数家珍般地道出来。
(摘编自叔本华——读书与思考)
问题:(1)简要概括作者在文段中提出的观点。
(2)结合作者对于阅读与思考关系的阐述,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2015年上半年)
点击查看答案
进入在线模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