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三级专业技能知识点:感觉和知觉(最新发布)
时间:2018-04-1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300次
一、感觉的特征:直接性、个别性 一个物体有它的光线、声音、温度、气味等属性,我们没有一个感觉器官可以把这些属性都加以认识,我们只能通过一个一个感觉器官,分别反映物体的这些属性; 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物体;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是由身体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皮肤感觉又包括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 内部感觉是由身体内部来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它包括饿、胀、渴、窒息、恶心、便意、性和疼痛等感觉)。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 能引起感觉的最小、最大刺激量的区间叫感觉阈限。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阈限值高感受性低。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差别感觉阈限。 感受性及感觉阈限的种类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绝对感觉阈限,又叫绝对阈限。绝对阈限表示的是绝对感受性;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差别感觉阈限,或叫差别阈限,又叫最小可觉差,一个人能够觉察到的差别越小,说明他的差别感受性越强。 韦伯定律: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却是一个常数,这就是韦伯定律。 用公式表示就是ΔI∕I = K。 ΔI是差别阈限; I是原刺激强度; K是一个常数(韦伯常数、韦伯分数) 费希纳定律 S = K lg R 感觉的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 S: 心理量 K: 常数 Lg: 对数 R: 物理量 感觉适应: 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有些适应现象表现为感受性的降低,有些适应现象则表现为感受性的提高; 心理学在对感觉适应进行研究的时候,对暗适应受到了特别的注意。 感觉后象: 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叫感觉后象; 看到的灯光是亮的,灯灭以后留下视觉形象还是亮的灯,这种后象叫正后象; 灯灭了,眼睛里却留下了一个黑色灯泡的形象,后象的性质与刺激物的性质相反,这种后象叫负后象。 感觉对比: 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两种感觉同时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同时对比; 两种感觉先后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相继对比; 各种感觉道出现的对比分别叫做视觉对比(包括明度对比和色调对比)、嗅觉对比、味觉对比和温度对比等等。 联觉 把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 看到红颜色我们会觉得温暖,看到蓝色会觉得清凉,听到节奏鲜明的音乐觉得灯光也和音乐节奏一样在闪动; 联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娱乐场所为了烘托热烈的气氛,其装饰多采用红、橙、黄等暖色调;教室、病房需要安静,其装饰常采用蓝、绿等冷色调。 视觉: (一)视觉的适宜刺激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nm)之间的电磁波; 比380纳米短的电磁波,如紫外线我们是看不到的; 比780纳米长的电磁波,如红外线,我们也是看不到的。 二)视觉器官 视细胞层上有两种视觉神经细胞: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 锥体细胞主要集中在中央窝及其附近,呈圆锥状,在强光下起作用,叫明视觉器官 ; 杆体细胞呈杆状,集中在视网膜边缘及其附近,对弱光敏感,叫暗视觉器官。 颜色的特性 色调: 光波的波长 明度: 光波的物理强度 饱和度: 彩色中灰色的比例 颜色视觉 1.颜色的特性 在较强光线下,人眼靠锥体细胞分辨颜色。 2.颜色混合 色光混合(+)、颜料混合(—) 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 听觉(1) (一)听觉的适宜刺激 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 言语的声音:1000Hz~4000Hz 人类听觉的感受性和年龄有关 。 听觉器官 听觉器官由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和内耳组成 ; 内耳中的科蒂氏器官是听觉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 ; 空气的振动传到科蒂氏器官,刺激它的纤毛,引起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沿听神经传至大脑皮层颞叶的颞上回、颞中回,引起听觉。 听觉的特性 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响; 音色: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嗅觉的适宜刺激是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 分布在舌面、上颚的味蕾是接受味觉刺激的感受器,嗅神经的终点在中央后回; 最基本的味觉有甜、酸、苦、咸四种,舌面的不同部位对这四种基本味觉刺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 味觉的感受性和嗅觉有密切的联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