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呗网:一起考呗移动版

考呗网 > 教师资格 > 模拟试题 > 中学学科知识与能力 >

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全真模拟卷及答案二:物理(初中)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如图所示,把轻质导线圈用绝缘细线悬挂在磁铁N极附近,磁铁的轴线穿过线圈的圆心,且垂直于线圈平面,当线圈中通入如图方向的电流后,线圈的运动情况是( )。

  

 

  A.线圈向左运动

  B.线圈向右运动

  C.从上往下看顺时针转动

  D.从上往下看逆时针转动

  2.以速度v0水平抛出一小球后,不计空气阻力,某时刻小球的竖直分位移与水平分位移大小相等,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此时小球的竖直分速度大小等于水平分速度大小

  B.此时小球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C.此时小球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成450

  D.从抛出到此时小球运动的时间为2v0/g

  3.如图所示,小梦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

  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C.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6.一无限长直圆筒,半径为R,表面带有一层均匀电荷,面密度为σ,在外力矩的作用下,这圆筒从t=0时刻开始以匀角加速度α绕轴转动.在t时刻圆筒内离轴为r处的磁感应强度B为( )。

  A.0

  B.μ0σRαt

  C.μ0σ×(R/r)αt

  D.μ0σ×(r/R)αt

  7.根据爱因斯坦光子说,光子能量E等于(h为普朗克常量,c、λ为真空中的光速和波长)( )。

  A.h×(c/λ)

  B.h×(λ/c)

  C.hλ

  D.h/λ

  8.关于近代物理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α射线的穿透能力比γ射线强

  B.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是:

 

  C.将由放射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进行高温分解.不会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D.若紫光和紫外线都能使同一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用紫光照射时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较大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9.一位老师在讲“来自地球的力”这节课,课堂气氛活跃,但评课老师认为该教师把作业评价局限于做习题,而且多数的习题脱离生活和社会实际,枯燥乏味。例如,该教师只布置了课本上的几道计算习题作为课后作业。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以“来自地球的力”内容为例,写出1个能激发学生积极性的课后作业。

  (2)结合这个教学问题,简述初中物理实施作业评价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0.以温度、物态变化的教学为例,简述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1题20分,第12题30分,共50分)

  11.初二某位学生在学习了欧姆定律之后,对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U/R等进行了推导,得出R=U/I,他认为这两种表达式具有相似之处,并根据欧姆定律的表述方式对R=U/I进行了描述: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问题:

  (1)请指出该生的描述错误,并分析错误原因。(10分)

  (2)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电阻的定义式。(10分)

  12.案例:

  下面是教师在“电功率”一课中。向学生讲解纯电阻的电功率的教学片段。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功率的概念,请大家说一下它的定义。

  学生:功率就是单位时间所做的功或消耗的能量。

  教师:对.今天我们推导阻值为R的电阻的功率。

  教师:功率的公式为P=W/t,通过焦耳定律,推出了纯电阻的电功率的表达式:P=I2R,P=U2/R .对这三个公式,教师分别讲解。指出哪个是定义式,哪个是计算式。

  学生1:老师.功率怎么和电阻成正比。又和电阻成反比呢?

  教师:上课要注意听讲,电流确定,功率就和电阻成正比;电压确定,功率就和电阻成反比。学生2:老师.那我们用的交流电,好像电流和电压都是变化的,怎么计算电功率啊?

  教师:我们只考虑电流或电压不变的情况,不考虑其他情况。你们把这几个公式用好就可以了。

  问题:(1)请对上述教学片段进行评析。(15分)

  (2)重新设计一个教学片段,使学生深入理解电功率的概念以及表达式。(15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l3题12分,第14题28分,共40分)

  13.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初中物理某教材“热机”一节中“能量转换”的演示实验如下:

  

 

  任务:

  (1)试举出3个生活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例子。(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8分)

  14.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熔化和凝固,,的内容标准为: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材料二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

  (1)简述熔化和凝固的概念。(4分)

  (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熔化和凝固,,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24分)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解析:根据右手螺旋定则,环形电流可以等效为小磁针,小磁针的N极指向右,根据异性相吸,知线圈向左运动,故A正确.B、C、D错误。

  2.[答案]D。

  

 

  3.[答案]B。解析:由图知,蜡烛放在2倍焦距之外,此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而幻灯机是根据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原理制成,故A选项说法错误。由于成的实像是倒立的,所以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就应该越向上移动,故B选项说法正确。要使光屏上的烛焰的像变小,蜡烛应远离凸透镜,故C选项说法错误。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粗糙的毛玻璃板,故D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4.[答案]D。解析:当S接通时,L的自感系数很大,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大,L1和L2串接后与电源相连,L1和L2同时亮,随着L中电流的增大,L的直流电阻不计,L的分流作用增大,L1的电流逐渐减小为零,由于总电阻变小,总电流变大,L2的电流增大,L2灯变得更亮。当S断开,L2中无电流,立即熄灭,而电感L将要维持本身的电流不变,L与L1组成闭合电路,L1灯要亮一下后再熄灭。综上所述,选项D正确。

  5.[答案]D。

  解析:交流电流的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得出的,线框转动周期为T,而线框转动一周只有

  

 

  二、简答题

  9.[参考答案]

  (1)通过“来自地球的力”这节课,大家学习了重力的大小与方向等知识。同学们思考,假如在地面以下很深的井里,松开手中的物体,它是不是同样往下掉落?我们学习过的“重力的方向总竖直向下”这一结论还成立吗?

  (2)作业一直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作业评价应当让学生展示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作业看到自己的成果和不足。合理运用作业评价对于学生的发展很有帮助。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评价形式应该是丰富多彩的,除了传统的解答习题之外,还可以包括观察、小实验、小制作、调查、探索信息等。这些作业形式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

  10.[参考答案]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师在教学生温度的概念时_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冰块遇热融化、水蒸发等现象,从中引导学生了解“温度”的意义。使学生理解各种热现象的基础是“温度”这个量变化引起的。学生对温度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可让学生解释生活生产中其他与热有关的现象,比如食盐晶体的融化、液氧怎么储存、霜的形成等等。最终是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在生活中.形成技能、经验。

  三、案例分析题

  11.[参考答案]

  (1)该生的描述是错误的,作为一些物理公式在数学意义上成立,但在物理意义上是不一定成立的。公式R=U/I是电阻的定义式,其电阻R的大小是由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材料决定的,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是无关的,电压U与电流,的比值是一恒量。

  (2)设计思想:该生对于电阻与电压和电流到底有无关系心存疑惑,所以需要通过实验加以验证,使学生对电阻的定义式有一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片段:

  老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通过什么样的实验方法验证了欧姆定律?对欧姆定律如何进行描述呢?

  学生1:是通过控制变量法进行验证的。

  学生2:欧姆定律的内容是,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可表示为I=U/R。

  老师:两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对于欧姆定律的表达式我们进行变形推出R=U/I,对于这个公式,大家思考

  一下,是否可以说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流成反比呢?为什么?

  学生3:我认为可以,推导式与欧姆定律的表达式有相同之处。从数学的角度来说两个公式的性质是一样的。

  学生4:我认为不可以,因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电阻的大小是由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材料决定的。。

  学生5:电阻与电压和电流是否有关,我感到不好确定。

  老师:同学们对于这个问题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到底哪个观点正确,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加以论证呢?

  学生6: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