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呗网:一起考呗移动版

考呗网 > 教师资格 > 模拟试题 > 小学综合素质 >

2017年教师资格《综合素质》(小学)考试考前押题密卷(五)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考前押题密卷(五)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一般认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   )
A.卢梭的《爱弥儿》
B.斯宾塞的《教育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教师不再讲授,只为学生制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完成作业后,向老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   )
A.分组教学
B.特朗普制
C.道尔顿制
D.导生制
3.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卢梭
D.杜威
4.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5.在教育部印发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要求教师“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知识”“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掌握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等。这些知识属于(   )
A.学科知识
B.教育教学知识
C.通识性知识
D.小学生发展知识
6.《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7.学生上体育课时很容易不小心骨折,下列对骨折病人的现场急救措施有误的一项是(   )
A.若受伤肢体肿胀严重或活动受限时,应剪开衣服,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动
B.骨折后发生的肢体弯曲、扭转等畸形要及时复原
C.切忌用不干净的物品填充伤口
D.应尽快就地取材,如用薄木板、竹板、硬纸板、木棍等制作夹板.固定患部
8.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的阶段是(   )
A.学前期
B.青年期
C.学龄期
D.成年早期
9.丽丽在进行信息加工时,善于比较深入地分析某一具体观点或情境,但必须把尽可能多的信息提供给她,否则很容易使她产生偏见。这说明其认知方式是(   )
A.具体型
B.抽象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10.豹子头林冲沉着老练,身负深仇大恨,尚能忍耐持久,几经挫折,万般无奈,终于被逼上梁山。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1.“鱼和熊掌,两者不可兼得。”这种矛盾心态是动机冲突形式中的(   )冲突。
A.双避
B.趋避
C.双趋
D.单趋
12.儿童多动症的高发年龄为(   )
A.4~5岁
B.5~6岁
C.6~8岁
D.8~10岁
13.从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通过儿童的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被称为(   )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校本课程
D.活动课程
1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感知教材
B.理解教材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15.中小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A.“双基”教学
B.发展智力、体力,培养能力
C.培养良好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科学的世界观
D.发展学生个性
16.(   )是目前学校教学中最常用、最基本的传统教学方法。
A.讲授法
B.讨论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
17.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实施“一纲多本”的教材使用原则,这里的“纲”指的是(   )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学计划
D.教学原则
18.涂尔干说过:“教育是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尚未成熟的年青一代所实施的影响。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政治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这种论断指出了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个体的(   )
A.社会化
B.全面发展
C.个性化
D.可持续发展
19.“既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又追求教育的自由化”,这体现的教育特点是(   )
A.教育全民化
B.教育终身化
C.教育多元化
D.教育民主化
20.我国教育的根本特点是(   )
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重视智育
C.贯彻安全至上要求
D.坚持智育与体育并重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预防小学生学习疲劳的方法。
22.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23.简述小学生审美心理发展的特点。
三、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某教师在教文言文《强项令》时,提了一个问题:“课文题目中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课文的注释,马上回答是“硬脖子”的意思。为了让学生对比古今词义的区别,教师又追问:“‘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问懵了,课上出现了“冷场”的局面,教师接连问了几个学生都没有答出来。课后,教师进行了认真反思。第二天给另一个班上课时.该教师及时改变了提问策略。在学生找出“强项”在课文中的意思之后,教师请学生们思考:“请问你们都有什么强项?”一个学生答道:“我的强项是打乒乓球。”教师接着问:“那么,你所用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想了想说:“是‘长处’的意思。”于是,教师再次请大家思考:“‘强项’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有什么差别?”学生们纷纷举手并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