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呗网:一起考呗移动版

考呗网 > 教师资格 > 考点精华 >

教师资格证初中音乐考前背20个考点(汇总)(2)

考点九:

  随着资格证考试时间的延伸,考察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比如在西音史中,除了考察简单的对应关系之外,已经涉及到了具体的乐章与乐目的对应关系。这种考察方式就比较有难度,常会触到考生的痛处。常见的有《哈利路亚》是出自《弥赛亚》,《沃尔塔瓦河》是出自《我的祖国》,《如歌的行板》是出自《第一弦乐四重奏》等等。

  如2015年国考教师资格证真题:

考点十:

  乐理知识的考察,会着重考察考生的知识储备。在乐理知识的考察中,对调式调性的考察是最能检验考生的知识基础的。对七个升号调的把握(G-D-A-E-B-#F-#C)和七个降号调(F-降B-降E-降A-降D-降G-降C),以及民族调式的调号确定方式(按宫音的音高来确定调号)。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的话,很难做对这类题型。

  如2015年国考教师资格证真题:

考点十一:

  音程,两个乐音之间的音高距离。分为自然音程和变化音程。自然音程即纯一度、纯四、五度,纯八度,大小二、七度,大小三、六度,以及增四度和减五度。除此之外的一切增减音程都是变化音程。

  如2015年国考教师资格证真题:

考点十二:

  音乐动机的发展手法,包括:重复、模进、对比。重复可分为完全重复和不完全重复;不完全重复在歌曲的写作中常用到,判断起来也很简单(去找相同部分即可)。模进,基本音乐要素不变,旋律在音高升高或降低进行。这部分在资格证中是最常考到的。而对比则是在节奏、音高、旋律走向等方面使用不同的音乐要素,造成一种对比的感觉。

  如2015年国考教师资格证真题:

考点十三:

  对于正三和弦的进行要有清晰的认识。考试中一般只会考察正三和弦的连接;而正三和弦的连接I-IV-V-I。除了会判断行进的级数之外,还要对构成也要掌握。二者两依,不会构成,就不能判断。

  如2015年国考教师资格证真题:

考点十四:

  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百花园中一朵兰花”等。常在考试中出现的选项有:梁辰鱼《浣纱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考点十五

  元杂剧,元代主要出现在中国北方的戏剧代表剧种。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郑光祖的《倩女离魂》,是元杂剧的代表作。

考点十六

  说唱音乐,到清代已经以展成熟,在北方以鼓词为代表;在南方以弹词为代表。现将这部分的知识点归纳如下:

  音乐类型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鼓词刘宝全《马鞍山》《大西厢》

  骆玉笙《林冲发配》

  《重整河山待后生》

  《丑末寅初》

  弹词陈调、俞调、马调,号称“老三调”《蝶恋花·答李淑一》

  《情探》

考点十七:

  曲式指的是(歌)乐曲的基本结构形式。在考试中经常会现在对单一部、单二部、单三部的考察。例如在2015年初中音乐资格证考试就出现了单二部的考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