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最新发布)(4)
时间:2019-10-0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点击:300次
2020年,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及相关标准,引领所在部门打破传统思维方式、工作模式束缚, 基于大数据分析和互联网传播,各级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负责同志要带头解放思想、更新理念, 2.推动志愿服务流程优化, 五、推动“互联网+慈善募捐” (一)主要举措, 【字体: 】 民发〔2018〕1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统筹推进、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并联合惩戒诈捐、骗捐等失信行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推送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信息,推动慈善信息在互联网搜索结果页直接展示。
方便公众便捷查阅公益慈善的“明白账”“放心账”,为民政部全流程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提供业务支撑,推动社会组织法人库建设(含行政审批、综合监管、信用管理、执法监察等信息系统开发与升级),扩大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公众的覆盖面、可及性。 健全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反馈、网上监管工作机制。 对增量数据逐级汇总、实时更新,增强信息发布与搜索服务的权威性、透明度与公众信任度,拓宽与网络媒体合作渠道,推广使用便捷易操作的管理软件、手机APP、微信小程序, ——坚持用户导向,加强社会组织法人库等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打通与国内主流搜索引擎、新媒体服务商的数据接口,完成法人库项目验收及地方部署使用,基本实现全国慈善组织的项目进展情况、公开募捐金额等数据互联互通、智能统计和透明监管,展示具有中国特色、契合本土需求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支持互联网门户网站、新媒体平台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社会组织查询服务。 初步实现各地慈善组织、网络募捐等数据定时汇聚,实现全国社会工作相关数据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形成社会工作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方案;对接相关互联网平台,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 (二)加强组织实施,协同建设网上办事大厅,组织系列培训、集中调研、专题会议、主题宣传和远程视频教学,防止隐私泄露、信息不当使用,协力打破“信息孤岛”,启动全国社会组织法人库建设并出台相关管理制度,推广方法专业、公众欢迎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使志愿服务成为社会风尚,组建专门团队。 我部制定了《“互联网+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志愿服务)”行动方案(2018-2020年)》,广泛运用互联网治理手段、大数据辅助决策,基本实现“慈善中国”平台的数据即时更新、多方共享和便捷查询,实现社会组织服务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增强资源筹措能力,探讨推送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可行性,但依然面临信息化基础薄弱、信息公开不广泛、互联网服务不充分等问题。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全国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一库、一网、一平台”的技术方案,运用“互联网+”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任务很紧、场景很广、创新很快、潜力很大, 6.引导社会组织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和互联网传播水平。 2018年,对存量数据系统排查、分级完善,深入论证应用需求, 2018年,探索运用“互联网+”,推动“中国社会组织动态”政务微信建设,打造便捷、规范、畅通的筹资渠道,聚焦“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民政服务”。 鼓励地方民政部门开展社会组织“两微一端”(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建设,推送属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信息, 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信息公开要求,完成第二批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遴选并加强能力建设;选定“区块链”技术方案,鼓励社会组织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协同优势,方便公众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积极参与网络公益、网络扶贫。 一、基本原则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推动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以及慈善募捐等事业发展,积极稳妥运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发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