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历史:常考论述题汇总(最新发布)
时间:2021-05-1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蚂蚁考试 点击:300次
1.1720--18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的比例远高于整个欧洲,19世纪初世界10个拥有50万居民的城市中,中国就有6个。……到了1840年,中国人均粮食仅200千克左右,而美国的人均粮食已经接近1000千克。中国的年产铁约2万吨,不及法国的十分之一,不及英国的四十分之一。西方铁路总里程达9000公里,而中国的陆路还在用牛马拉车运输。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人为地隔绝于世并且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的一个帝国最后注定要被打垮的。 ——岳麓版 高中历史 必修二 1.出现上述材料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哪一政策的实行? 2.根据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闭关锁国 观点:闭关自守会导致文明衰落 论述:封闭自守不利于接受外来先进文明和发展对外贸易,会导致文明衰落。清朝时期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错过了接受西方先进工业文明的机会,最终逐渐落后于西方。反之对外开放有利于文明繁荣。例如隋唐时期的中国,因为对外开放,最终领先于世界。 结论:封闭会导致文明衰落,开放会促进文明繁荣。今天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应坚持贯彻对外开放的政策,引进和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努力推动生产力的进步。 2.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都对社会习俗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婚丧礼俗的变迁最为明显。在古代社会,缔结婚约凭借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近代以后,一批受过新思潮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由。婚礼习俗也开始删繁就简,效仿西方的心新式婚礼。新中国成立以后,恋爱自由、婚姻自由、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尚。19世纪末20世纪初,丧礼趋于简化,并出现了带有浓厚西方色彩的新式丧礼,一些城市还建立了殡仪馆和公墓。新中国成立后,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 ——人民版 高中历史 必修二 1.近代中国开始接触西方文化是从那一个事件开始? 2.根据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鸦片战争 观点:政治变革有利于推动社会习俗的进步 论述:政治变革后,新政府采取新的措施以及新思想的传入都会推动社会的习俗的变革。近代以来随着政治的变革,婚俗程序逐渐简化,婚姻观念也更加自由化;丧礼也逐渐简化,绿色环保的火葬逐渐取代了土葬;辛亥革命后的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等都说明了社会习俗的进步。 结论:政治变革有利于推动社会习俗的进步 3 3.材料一:政治上,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材料二:在回答“商鞅变法有什么意义?”问题时,小历说:“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小史说:“商鞅变法大大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措施。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一个关于国家发展的观点,并简要加以论述。 例:观点:改革推动了国家的发展。论述: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确立了封建制,发展了封建经济,国力大为增强,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成为战国时期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其他各诸侯国也实行了类似的改革,不同程度地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 4 4.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传统的文官候选人一直是从那里产生。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技术。其次,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因此也就毫无奇怪,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它的变化速度却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19世纪后半叶中国“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变革是什么?(2分。写出其中一个即可)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影响国家发展因素方面的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2分,写出其中一个即可) (2)评分标准 一等(5-6分):观点明确,(2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4分)。 二等(3-4分):观点较明确,(1分)。史论结合较好,逻辑较清晰,(2-3分)。 三等(0-2分):观点不明确,(0分)。史论不够准确,逻辑不够清晰,(0-2分)。 观点1:明清的八股取士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 观点2:多元文化有利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观点3:开放和学习是推动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