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学习二三级笔记讲义:心理诊断技能(2)
时间:2016-10-03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300次
不包括心理问题病因判断。
2、心理诊断:最早用于精神病学,也曾经狭义地专指心理测量。后指心理咨询师通过观察法、会谈法、实验法、测验法、量表法,获取和分析求助者临床资料,对求助者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征进行评定,最终对求助者的心理和行为状态的性质做出判断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结果,是心理治疗前的决策过程。随着求助者心理状态的变化,这个过程要不断变化。心理诊断要以临床表现为依据,避免“贴标签”;对难以确诊的案例,要进行会诊。
三、确定咨询范围 1、判断心理正常异常的三原则,背离一条原则就可能为异常。 主客观世界统一性(自知力、现实检验能力):任何正常心理活动和行为,必须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人的精神或行为只要与外界环境失去统一,必然不能被人理解。所谓无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完整,指求助者对自身状态的反应错误或统一性原则的丧失。求助者能找出问题的原因及与症状的关系,说明自知力完整。 内在协调一致性:知、情、意等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 人格相对稳定性:没有重大外界变革的情况下,一般不易改变。存在重大外界变革的情况下,可能发生改变。
2、对典型特异行为进行定性:神经症患者对自己的症状有自知力,常常表现为强烈的求治愿望而主动求医;精神病患者对自己的症状没有自知力,很少主动求医。 3、确定工作范围:明确自己的胜任力;健康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一般、严重和部分神经症);对精神病性问题,只能进行有条件的辅助性工作;慎重对待神经症;综合分析鉴别精神病性问题和神经症性问题。 4、范围之外问题的处理:
四、心理问题诊断程序
五、评估报告 所谓评估指咨询师确定求助者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的哪方面出了问题,其表现程度如何,引发问题的关键点和原因是什么。 1、核实临床资料 2、评估心理、生理、社会功能状态 3、分析问题原因:包括症状诊断、原因诊断 4、写出分析评估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