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某煤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设有主井、副井和风井,设计年产量为2.0Mt。该矿井主井净直径5.5m,深度685m,在井下设有水平的运输煤-考呗网题库移动版
矿业工程管理与实务
首页 题库首页在线模考
取消

参考答案暂无
解析:1、通过运输煤巷时,箕斗装载硐室采用的施工方法有哪些?选出合适的施工方法?
答:(1)硐室施工的方法有:全断面施工方法、分层施工法、导硐施工法。
(2)合适的施工方法:分层施工法。
2、该箕斗装载硐室施工高度宜取多少?掘进和支护如何组织实施?
答:(1)宜取1.8~3.0m,分2个以上分层。
(2)井筒掘进至装载硐室上部3m左右时停止掘进,将井筒混凝土支护做好,然后向下掘进井筒1~2个段高。出矸后掘进井筒的下一个分层和装载硐室的上分层,每段段高的长度视围岩稳定情况采用逐层掘砌交叉作业或短段单行作业。掘进时,并筒内的掘进超前硐室掘进一个分层。砌筑时随井筒井壁的砌筑,同时将该段硐室的永久支护砌筑好,如此循环,直到该段井简及装载硐室施工完成。
3、为确保煤巷道施工安全,防止冒顶,可以采取哪些安全措施?
答:超前锚杆支护维护顶板或管棚超前支护法、超前预注浆、超前小导管、加长锚杆、钢拱架支护、短掘进、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等。
4、混凝土试块制作是否符合要求?并说明理由。
答:现浇预留试块符合规定,3组9块,其中井筒1组3块,箕斗装载硐室室2组6块满足要求。
理由:对于井壁混凝土的强度检査,施工中应预留试块,每20~30m 或20m以下的独立工程不得小于1组。硐室,浇筑500m3以下,不少于2组。
【喷射混凝土不符合要求,喷射混凝土需要制作二组。理由:立井20~30m取一组。平硐30~50m取一组】

你可能喜欢

简答题背景:某矿建公司承接矿区地面工业建筑办公楼,签约合同价为6850万元,暂列金额为550万元,预付款为合同价(扣除暂列金额)的20%,主要材料设备比重所占合同额比重为50%,预付款扣回的方法是以未施工工程尚需的主要材料和设备的价值相当于预付款数额时起扣。
事件1,在经过建设单位同意下,总承包单位将桩基础分部工程分包给专业分包单位,监理单位要求分包单位提供相关资质证明文件。在施工过程中,经现场监理工程师发现,桩基质量出现了隐患,分包人返工后,经验收,质量合同。造成费用损失50万元,工期损失8天。
事件2,桩基础分部施工完毕后,经现场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后隐蔽了。总监理工程师对此处工程质量有怀疑,要求分包单位进行剥离重新检测。分包单位重新开挖后,进行相关检测,该处质量检测合格,对分包单位造成费用损失80万元,工期损失12天。总监理工程师做出以下指示,重新开挖检测的费用由分包单位承担,工期顺延。
时间3,在竣工验收资料中,质量资料中未发现桩基质量隐患处理事故的相关文件,建设单位要求施工单位进行补充。竣工验收资料中。质量控制资料有施工物资资料,施工过程验收资料等。
问题:
1、预付款和起扣点金额是多少?
2、分包单位资质审查需要提交哪些资料?
3、总监理工程师要求该分部工程质量重新进行剥离检测是否合理?总监理工程师关于费用和工期的做法是否合理?并说出理由。
4、对竣工资料中的未出现桩基础分部质量整改处理的事项,分包单位应如何处理?项目工程档案资料管理应由谁负责?补充质量控制资料中缺少的项?

简答题某施工企业承担一无瓦斯煤矿矿井工程中,巷道总长1362m,施工单位在巷道施工中采用“凿岩台车+胶轮运输车”的无轨道新型运输方式,使用以下柴油设备:1台设备(功率100kW),3台设备(总共功率300kW),1台设备(功率45kW)。断面形式为半圆拱墙形式,净断面面积为18.9m2,净宽为4m,施工单位编制了施工技术措施,确定巷道掘进采用钻爆法施工,选用二级煤矿许用炸药,单次爆破炸药最大使用量为100Kg。每班掘进工作面最大人数为15人。
事件1,在掘进一段距离后,通过地质预报,发现前方有含水破碎断层带,施工单位采取了相关措施,再经过该破碎断层带时,发生了局部坍塌事故,造成作业人员2人当场死亡,一人重伤,伤者在送至医院8天后病情恶化,不幸去世。
事件2,在监理单位质量安全巡查过程中,发现巷道有2个工人在切割钢筋与拱架。现场并无其他人员。对此监理单位巡视人员下发相关安全整改通知单。
事件3,井筒施工至井底车场巷道时,施工单位在巷道掘进20m时用中线与井筒边线垂线初次定向,并计划在车场巷道掘进到50m,进行定向测量。
问题:1、巷道运输中还可以采用哪些新型的无轨运输方案?
2、计算该巷道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以及通风方式?
3、事件1中,通过含水的断层破碎带可以采取哪些安全措施?判定事故等级。
4、施工单位动火作业应符合哪些规定?切割作业时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
5、井下巷道测量应如何实施?

简答题背景:某施工单位承担一立井井筒工程,该井筒净直径6.5m,井深675m,根据地质资料显示,表土段为松散不稳定的冲积层、中间夹有裂隙含水层,表土段深度为435m,采用冻结法施工,地质条件显示不透水的基岩层在460~490m段,人员和材料运输,采用单绳缠绕式提升机。
事件1、施工单位编制的了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对井筒施工技术部分做以下规定:设计冻结孔深度为460m;冻结孔钻进时,采取钻、测相结合的钻进工艺,一般每隔50m测斜一次。监理单位对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审查,发现有部分不符合要求,提出整改。
事件2、监理单位在现场检查中发现,提升机用的钢丝绳有8个月未进行检测了,监理工程师要求现场暂停使用,并进行相应的检测。
事件3、井筒冻结段施工完毕后,监理单位对漏水量进行检测,漏水量为1.3m3/h,监理单位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施工单位对井壁进行注浆加固,后测得渗水量为0.5m3/h,因注浆加固,施工单位造成费用损失8万元。监理单位认为此事故处理费用由施工单位承担。
事件4、冻结段施工完成后,继续往下施工中,发现一段破碎岩层带,该地质情况与勘察资料不符合,施工单位提出通过该岩层的安全措施方案,报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批准后实施。处理此段围岩,增加费用50万元。在井筒竣工验收完毕后,1个月,施工单位将处理此处地层的加固措施方案所发生的费用等整理成索赔报告,提交给监理人。监理人收到报告后,在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共同审核下,在2个月后同意了该索赔申请报告。
问题:
1、事件1中,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不符合规定处进行改正?
2、事件2中,监理工程师要求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3、该提升机钢丝绳的安全系数是多少?更换标准的检测安全系数是多少?
4、事件3中,监理单位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5、事件4中,纠正索赔程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