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考呗网题库移动版
高中思想品德
首页 题库首页在线模考
取消

参考答案暂无
解析:(1)课堂板书
①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2)教学活动方案
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讲述历史故事:在盛行浮夸风的时期,彭德怀同志不相信我国的粮食能够亩产几千斤。于是,他亲自种了一分地的小麦来做试验田。他细心播种、浇水、施肥、除草,直到收割。他将收获的小麦过秤,结果一共90多斤。他对众人说:“就算我照料不好,别人的产量翻一倍,亩产2000斤,顶天了,肯定不能达到几千斤!”
教师提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我们的老一辈革命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道理。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环节二:新课讲授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教师播放寓言故事《拔苗助长》的视频,并提问学生:从故事中大家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随机指导。
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表观点。
教师归纳总结: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禾苗也有自己的成长规律,一味地“拔”,帮助其成长,反而适得其反。这告诉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我们要尊重规律、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教师播放《红旗渠》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并讲解: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有“人工天河”之称。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
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州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
教师提问:红旗渠的建设,突出了什么的重要性?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教师总结:红旗渠的建设,突出了人的力量,突出了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教师出示材料:曾经的塞罕坝,森林植被被破坏,退化为高原荒丘,呈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为了改造荒原,在植苗方面,塞罕坝人通过不断研究实践,攻克了大量技术难题,创新了植苗方法。
塞罕坝人历经挫折总结经验教训,引进新的树种,研究推广抗旱造林技术,最终将荒原变成绿洲。近六十年问,三代塞罕坝人用青春、汗水甚至血肉之躯,在极度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工作生活环境下,营造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112万亩林海,如果按一米的株距排开,可以绕地球赤道12圈。今天的塞罕坝,被称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天堂”。
教师提出问题:人们在改造塞罕坝的过程中,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在改造塞罕坝荒原的过程中,人们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以及树苗的生长规律,坚持不懈,长期奋斗,才将荒原改造成绿洲。这说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环节三: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最重要的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联系实际补充升华,并布置课后作业。

你可能喜欢

A.替代品
B.互补品
C.商品价格与生产资料需求量的关系
D.商品价格与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关系

A.学习思想政治学科知识
B.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掌握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方法
D.培养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