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问题1]你能解释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吗?(投影图片) (1)走到花圃会闻到花香; (2)湿的衣服经过晾晒会变干; (3)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 教师:那今天就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化学的另一个世界!
|
学生观看,思考,并作出猜想:“花香”、水、糖块可能都是由看不见的更小的东西构成的。
|
通过学生熟悉的宏观生活现象,引发学生感悟“宏观的物质可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并带着困惑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
[演示实验]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 [问题2]请认真观察,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问题3]你认为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
观察实验,交流讨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加入的品红,在水中慢慢的扩散。 品红可能是由更小的看不见的“品红粒子”构成的.这种粒子还在不停的运动。 |
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实验继续让学生感知“物质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
|
(续表)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教师讲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证明了物质确实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构成的。 [展示图片]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最小的汉字图像“中国”。 |
倾听 观看图片,并思考图片所表示的意义——宏观物质确实是微观粒子构成的。
|
通过生活经验和实验现象的分析。都只是一种推断。只有通过更科学的手段.才能得出更科学的结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的重要性。 |
[得出结论]其实,物质都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
初步形成微观粒子的行为表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