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表现手法具有多样性,下列对文章的表现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文章的结尾卒章显志,并与标题、第②节相呼应,写出了对童-考呗网题库移动版
中学语文
首页 题库首页在线模考
取消

参考答案暂无
解析:
C。 

你可能喜欢

简答题下面是一位实习老师对中学课文《风筝》的教学实录片段,请你根据课程标准相关内容作出评价并说说对你有哪些启示。(12分)
师:第一遍读课文,我想看看你们词语掌握得怎么样了?(呈现词语)这些都是表示心情的 
词,谁能读好?(指名读)
师:下面听老师读课文,拿出铅笔来,找一找表示心情的词语,画下来。(师范读全文)
师:你是从哪部分内容找到这些词的?
生:第2自然段。 
师:这是写“我们”在干什么?
生:写“我们”在做风筝。 
师:这个词你是从哪儿找到的?
生:在第3自然段。“风筝越飞越高……”这是从放风筝的过程中找到的。 
师:你真会学习。作者就是按这样的顺序写的: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同学们,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心情呢?(指名读屏显)
师:“我们精心做着,心里充满了憧憬”。什么是“憧憬”呢?
生:我查字典了,是向往的意思。 
师:(出示)这是小篆体中的“憧憬”,这图案像什么啊?
生:像人的心脏。 
师:从心里感受到的,你体会得真好,是发自内心的向往。 
师:从哪儿能看出这是心里的向往呢?
生:心里依然是关滋滋的。 
师:做风筝美滋滋的,那放风筝呢?
生:放风筝也是快活的。 
师: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放风筝也是快活的?拿出笔画出风筝飞得高,飞得美的词。 
生:翩翩飞舞。 
师:风筝怎么样凌空飞舞?我们一起读,分工读,绿色、黑色,谁愿意来读?(师生配合读)
师:这“一托、一牵、一放”,放得真美。这“一紧一松”是为了什么呢?
生:往下一拉,能飞得高,不会掉下来。 
师:这个“翩”字真美,长长的羽毛,飘飘摇摇的,美不美啊?(出示字源)还认识这首古诗吗?
大家一起来读读。(生齐读古诗《村居》)
师:一个个小诗人真有味道啊!我们是怎么让风筝越飞越高的?
生:从早晨飞到下午……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师随即出示“奔”的字源,讲解。练习写一写“奔跑”,师在田字格上指导,让生练习)
师:放风筝是那样的快活,心里美不美啊?我们把这一段积累下来吧,老师给你配上音乐和画面。(生读)
师:我们快活地放,我们快活地飞,它飞得越高,我们越开心。突然,飞来一阵风——(生接读)
师:四处去找,找到了吗?我们忽然看到了这是什么呀?(出示水车图)
生:水车。 
师:我先读。你们来读红色的字。 
师:日复一日,这个巨大的木轮,在和孩子们说着只要坚持就有希望。这一省略号饱含了太多太多的情。能用课文中的词说吗?
生:快活、翩翩飞舞、大惊失色。(师补充:憧憬、希望)

简答题 下面是关于李清照《醉花阴》的比较完整的教学设计。请你根据设计思路,填写空缺部分的相关内容。(12分)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教学目标】 
(一)着重引导学生朗诵,以声传情,从而把握李清照《醉花阴》词的诗意情感。 
(二)①__________(2分)
(三)从“简单”中体悟出“复杂”,把握人情之美,诗情之妙。 
(四)探索李清照诗词创作的意义,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感情价值观、人生观,提高审美情 
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方法】1.朗读;2.讨论;3.比较拓展;4.多媒体技术支持。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②__________(4分)
(二)初读诗作。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 
2.请一学生示范朗读。 
对于一篇文学作品.我们应该以什么标准来衡量鉴赏的深度?我想,当我们的心和作者的心隔离千年却依然以同一个频率跳动的时候,当他们歌哭于斯的时候,我们同样欢欣或者悲伤,我们才真正走进了这篇文学作品。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用声音来诠释他所理解的《醉花阴》,请同学们认真听。 
3.请其他学生评价朗读。 
读出节奏: 
(1)注意重音:“永”“又”“瘦”等。 
(2)注意韵脚:仄声韵,短促急迫。 
(3)注意节奏:有/暗香/盈袖。 
(4)注意语调:③__________(2分)
读出感情,明确诗人的情绪——愁。 
4.学生再读。 
(三)品读鉴赏 
1.提疑:我们刚才通过朗读,把握了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愁,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愁?我们过去学过的写愁的诗作有很多(师生共同回忆)。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游子思乡之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国破家亡之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半生压抑,壮志难酬 
明确:相思之愁 
2.提疑:这首词是如何写愁的?
愁是抽象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少有才力的李清照如何去表现愁呢?况且,在李清照之前,有很多人写愁,而且都是写愁高手(屏幕显示)。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
愁——有长度。有数量,有深度。 
清代陈廷焯这样评价《醉花阴》:“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有如此众多的写愁高手站在李清照的面前,李清照是如何写愁思的?我们从哪些诗句中能体会到作者丰富的情感汁水呢?
3.请一学生再读诗作(配乐),其余同学品味感受。 
4.学生结合词句,自由分析讨论,教师适时点拨补充。 
鉴赏方法指导:炼字法。(分析关键字词)
联想法。(结合以前学过的类似的诗词或情境对比阅读)
情境法。(把文字想象成一幅画面)
预设: 
(1)薄雾浓云:以天气的阴沉烘托心情的郁闷。 
永昼:孤独使白天失去光彩与快乐,度日如年。 
瑞脑销金兽:静对烟炉,百无聊赖;器物的华美见出生活的殷实和人物的品位。 
(2)又:独过佳节已非一回;又见重阳,委屈、无奈。(比较:小楼昨夜又东风)
玉枕纱橱:玉、纱给人以清冷的感觉;器物的精美见出人物的精致美丽。 
半夜:辗转反侧彻夜未眠。从白昼延伸至深夜。 
凉:天凉、物凉、心凉。(缺少家人团聚的温馨)
(3)东篱:暗用陶潜的菊花,既符合时令,又见出人物的清高清雅。 
把酒:重阳饮酒;借酒浇愁。(愁更愁)
黄昏:惨淡、伤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暗香盈袖:满园芬芳谁与共赏;更牵引出思念。(涉江采芙蓉;所思在远道)
(4)销魂:神伤。 
莫道不:双重否定,加强语气。 
人比黄花瘦:比较“人似黄花瘦”“人比绿杨瘦”。 
5.教师小结。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一切写事和场景描写都是词人悲伤情绪的载体。 
6.齐读词作。 
(四)深入探究 
1.请学生用一句话形容阅读这首词后的心情,并描述脑海中李清照的形象。 
2.这是一首闺怨之作,写的是相思,可是写得含蓄委婉,是一首婉约而细腻的情歌。 
“含蓄之美。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全词未写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却处处见之。”(屏显)
(学生结合流行音乐等谈对含蓄与直白的感受。)
思念是一种既忧伤又美丽的情怀,它缠绕在我们的生命中,也流淌在我们的文字里。一千 
多年前的那个秋天,一个独守深闺的女子,将她对远在他乡为官的丈夫的思念诉诸文字并流传至今。那美丽而忧伤的思念,打动了她的丈夫,也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高于生活。生活可以艺术地表达,生活也需要艺术地表达。读出境界(艺术境界)
3.再读词作。 
(五)延伸拓展 
李清照创作分期。(屏显)
南渡前: 
内容——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 
南渡后: 
内容——怀旧悼亡词风——④__________(2分)
愁:情愁一家愁一国愁 
“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能跻身文学殿堂并取得一 
定成就的女文学家屈指可数,李清照无疑是这簇鲜花中最令人惊艳的一朵,如果借用李清照自己词中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承受了无数苦难,而正是因为苦难,让她艺术的灵魂飞得更高,正如郭沫若在李清照济南故居所题写的诗句:“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颂千秋是著书。”
最后,让我们再次齐读《醉花阴》,用浓厚的情感来传递对这位伟大词人的敬意!
(六)课后作业 
⑤__________(2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