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呗网:一起考呗移动版

考呗网 > 教师资格 > 模拟试题 > 中学学科知识与能力 >

2017教师资格证全真模拟卷一:高中历史(2)

  2.【答案】D。解析:材料着重说明的是“金帛轻细之物”属于“北货过南者”。“盐铁粗重之类”属于“南货过北者”,这是基于区域差异而造成明朝时期长途贸易兴盛。故D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为对材料的表面理解。

  3.【答案】A。解析: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在之后历代的皇位继承上表现尤为明显。

  4.【答案】C。解析:分封制通过层层分封确立周王天下共主地位,而受封者在自己的封地内大权独揽。享有较强独立性,A项错在有效控制;土地与人口控制在受封者而非国家手中,D项错误;周王对诸侯缺乏有效的控制,不可能大权独揽,B项不符合事实;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从而把国与家结合起来,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对后世影响深远。

  5.【答案】C。解析:解读材料信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仍然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而秦国仅君主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战国时期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权统治,选择C项。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导致分封制瓦解,A项表述错误;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表现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B项表述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D项表述错误。

  6.【答案】A。解析:《史记》中的记载认为,法家代表人物申不害、韩非子的思想均来源于道家的黄老思想,由此可以看出战国时期不同学派间互相融汇吸收,故A项正确;道、法两家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主张并不一致,故B项错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最顺应当时时代发展的潮流,最为流行,而道家“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思想不能适应争霸战争的需要,没有得到统治者的认可,故C项错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领域尚未实现大一统,故D项错误。

  7.【答案】B。解析:君主专制源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当时的中国并不存在宗教权威,故A项错误;统治者举行祭天大典,其目的是在于神化皇权、巩固统治.从材料中“‘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的信息可知,统治者借助了人伦秩序来巩固其统治,故B项正确;祖先崇拜在秦汉以前就已出现,故C项错误;题干主旨在于通过祭天活动来巩固政治统治,而不是突出宗法制度的强化,故D项错误。

  8.【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的“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严办“越礼欺藐”的地方官可知.英国要与中国取得平等的地位。故C是正确答案。

  9.【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严阿苏与梁海的婚姻自由只是个案。不能说明婚姻自由观念蔚然成风,A项不正确;B项错在“开始”;材料中官的言论“不凭媒妁之言,居然携少女同游,有伤风化”,说明当时传统婚姻观念根深蒂固,C项正确;材料中的“清末”表明民国政府还未建立,故D项错误。答案为C。

  10.【答案】C。解析:材料“产物系一家之公物,则封本人名下应得之一分,他人之分不得株连”体现了“一人犯法,自己受罚”的原则,不得株连他人,反映了当时法律对个人权利的尊重。

  11.【答案】B。解析:题干反映的是报纸刊发秋瑾相关文章的历史现象,带来的影响是“使得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说明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故B项正确;报刊具有教化功能,但题干中的历史现象并没有反映这一点,故A项排除;题干并没有反映报纸事业的发展,故C项排除;D项与报纸刊发的相关报道矛盾。

  12.【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1930年”“以为不要城市工人……都是行不通的。”“没有城市领导,乡村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可以看出在革命道路选择上党内存在分歧。故选B,排除C、D。A项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题干不符。

  13.【答案】A。解析:材料中“均须择国防后方之安全地带而设置之”说明日本已经开始侵略中国,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故选择A项。B、C时间都是1937年,D是1939年,时间不符合。

  14.【答案】C。解析:根据对所学知识分析,C项说法错误,1956年八大召开,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及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确定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方针的会议是1958年8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

  15.【答案】B。解析:1965年11月,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成为引发“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16.【答案】C。解析:据材料中“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可以判断为新独立的民族国家。迁移有关知识,可以判断是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的万隆会议,答案为C项。A、B、D三项不符合“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的信息,故排除。

  17.【答案】D。解析:ff细阅读材料,题干体现的是“奥运期间休战”而不是“停止战争”。材料明确召开运动会是为祭祀宙斯神,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古希腊运动会确实得到高度重视,带有明确的民族和宗教色彩,存在这对妇女、奴隶和移民的歧视,但是我们看不出奥运会的存在消弭了希腊各邦的战争。

  18.【答案】B。解析:由“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排除A项;C项错在“必须”二字;D项错在“唯一”,说法太绝对。

  19.【答案】C。解析:材料中华盛顿的演说:“权力……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反映了分权制衡的原则,故C项正确。

  20.【答案】C。

  21.【答案】A。解析:材料中“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说明了内阁和议会的地位.此举有效地限制了王权。

  22.【答案】B。解析:根据布哈林的言论(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可以看出,苏俄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最终走向社会主义。这一政策就是苏俄采取的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人为地取消市场和货币关系;斯大林经济体制排斥市场与货币;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并未完全恢复和发展市场关系。

  2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可知,经过二战后的恢复,法国自身实力上升,此时的美国开始发动越南战争,需要得到法国的帮助,所以法国主张改变由美国占支配地位的合作关系。

  24.【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两极格局受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故A项正确。

  25.【答案】B。

  二、简答题

  26.【参考答案】

  (1)原因不同:独立战争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殖民统治的阻碍;南北战争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黑人奴隶制度的阻碍。

  (2)内容不同:独立战争要求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统一,废除黑人奴隶制。

  (3)方式不同:独立战争采取的是民族解放斗争的方式;美国南北战争是以内战的方式进行的。

  (4)性质不同:独立战争具有民族解放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双重性质;南北战争是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27.【参考答案】

  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还应包括:

  (1)教学的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2)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效率观念,只有努力提高有效教学时间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3)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师的科研能力等都将影响教学的效率。

  28.【参考答案】

  第一,针对性原则。要针对教材内容、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的疑难而设计和提出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可接受性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不同个性和水平,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

  第三,循序渐进性原则。历史课堂提问的设计要体现整体性和系统性,根据学生年龄有计划地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处,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第四,学生主体性原则。改变师生问答的被动局面,欢迎学生发表创新见解,及时予以鼓励。

  第五,趣味性原则。教师提问要富于情趣、意味和吸引力,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材料分析题

  29.【参考答案】

  (1)“一五”计划,国家工业化建设;城市人口和就业人数剧增;部分地区遭受自然灾害;粮棉等供求关系紧张,社会经济生活受到影响。

  (2)特点:从农副产品到粮棉,从农村到城市;范围逐步缩小直至取消,呈现出阶段性。原因: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消费品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3)“统购统销”具有历史的必要性;保证了人民正常生活的需要;遏制了商业投机活动,稳定了物价,保障了社会生活秩序;保证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进行,为工业化积累了资金;引导农民走上合作化道路。从长远来看,它忽视了客观规律的调节作用,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客观上制约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30.【参考答案】

  该教师通过洪秀全个人经历的材料,引发学生思考,得出洪秀全起义的原因——屡试不第。材料生动,能够将学生代人情境。但该做法是有问题的。

  历史新课标中指出,选择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应符合思想性原则。应选择那些有助于学生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历史的资源,并利用这些资源对历史进行正确的认识。该材料使学生产生洪秀全造反是因为屡试不第,进而产生科举腐败的看法。这既不符合历史真实,又背离历史教育教学的要求,不能使学生全面地认识到洪秀全起义的原因。另外对于学生形成积极上进,对待失败的归因有着不利的导向。

  因此,该教师在选取材料时,应注意思想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

  31.【参考答案】

  (1)有利于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

  有利于历史教师教学评价的改进;

  有利于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

  有利于历史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关注学生生活,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

  (2)如:收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图片、资料,分成专题举办展览等等。

  四、教学设计题

  32.【参考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的基本史实。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三、教学过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