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幼儿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前押题试题及答案(十四)(8)
时间:2017-11-02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300次
2.B【解析】洛克是外铄论代表人物。外铄论者看重教育的价值,对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持乐观的态度,关注的重点是学习。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到“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3.C【解析】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所以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即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4.C【解析】“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在成长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水平而不上升,或者有所下降,但在突破“高原现象”之后,又可以看到曲线继续上升。 专家点拨在历年考试中,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练习中出现的“高原现象”比较常见。考生应知道高原现象的概念,以及高原现象发生在练习的哪一时期(中期)。 5.D【解析】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成熟阶段,教师已经成为一个专业工作人员,能够对教育问题做出反省性思考,总结经验和教训,以利于自己以后的教育教学。 6.D【解析】内部动机是指个体对学习任务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是与自我奖励相联系的;外部动机往往与外部奖励,如奖励、避免惩罚有联系。 7.B【解析】所谓“变式”,就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命题进行合理的转化。即教师可不断更换命题中的非本质特征、变换问题中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内容和形式,但应保留好对象中的本质因素,从而使学生掌握学习对象的本质属性。 8.A【解析】梅和哈特肖恩的“诚实”研究认为,儿童的道德行为或品质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情景与教育。 9.C【解析】所谓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程度以后的附加学习。研究表明,学习熟练程度达到l50%左右时,记忆效果最好。 10.A【解析】形象思维是借助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思维的一种形式。 专家点拨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这是历年考试中经常考查的重要内容。相关知识点有:思维的概念、特点(概括性、间接性)、种类(根据思维要解决的问题的内容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根据思维的独创性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小学生思维能力的特点及培养。 11.C【解析】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一致性,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规定了方向和范围。 12.A【解析】迁移理论有:(1)相同要素说(桑代克):迁移是非常具体的、并且是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2)经验类化说(贾德):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3)关系转化说(苛勒):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的理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