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讲义汇总:第五章游戏活动指导(5)
时间:2017-11-12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300次
想象游戏以儿童的想象为转移。随着儿童生活经验和想象力的丰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角色都可能成为儿童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爸爸、妈妈、医生、司机、营业员、动画或卡通形象都是儿童在游戏中乐于扮演的角色。 4交往游戏 交往游戏指两个以上的儿童以遵守某些共同规则为前提而开展的社会性游戏。这类游戏以参与者之间的行为互动为其特点。在使用游戏材料方面采用协商分配或轮换的形式。交往游戏按交往的性质可分为合作游戏和竞争游戏,在指导儿童与他人交往方面有很重要的价值。在游戏中,儿童常遇到自己与他人的需要或情感相冲突的局面,因而可以发展他们的言语和非言语的沟通技能,还可培养负责任、耐心、愿意分享、合作等品质。 5.表演游戏 表演游戏又称为戏剧游戏.它是以故事或童话情节为表演内容的一种游戏形式。表演游戏以儿童的语言、动作和情感发展为基础。在表演游戏中,儿童扮演故事或童话中的人物,并以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和表情进行活动。这种游戏也是以想象为基础的,但与想象游戏不同的是。在表演游戏中,儿童的想象受故事情节的约束.不能过于主观随意。 考题预测 下列有关表演游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幼儿按照自己所熟悉的经验,以周围真实生活为游戏内容的来源B.以虚构的童话故事作为游戏内容的来源 C.是在教师的组织下.严格按照故事、童话的情节、语言进行表演的 D.游戏是以演给他人看为目的 【答案】B。解析:本题的目的是考查考生对表演游戏概念和特征的掌握情况。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或者童话等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情节,通过扮演角色,运用语言、动作和表情进行表演的一种游戏形式。因此。表演游戏是有蓝本的,不是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可以对故事进行创编.是以自娱自乐为主要目的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四)依据教育的目的性分类 游戏可以是一种儿童自发、自愿的活动,没有任何的功利和目的,但同时,游戏也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利用游戏的手段,达到教育的目的和功效。因此,依据游戏中的教育目的性成分,可以将儿童的游戏分成自发游戏和教学游戏。 1.自发游戏 自发游戏是儿童自己发起的、自愿参加的、自主支配的游戏。它一方面反映了儿童的认知特点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儿童的兴趣爱好。儿童的自发游戏对于儿童创造性的发展是极有价值的。游戏的主题、材料、规则都是儿童自己规定、自己确立的,这些都源于儿童创造性的萌芽和 发展。儿童的自发游戏是儿童的权利,应得到尊重。当然儿童的自发游戏有时也需要成人加以适当的引导,使游戏的题材和内容更加健康、有趣、积极。 2.教学游戏 教学游戏是指在学前教育机构中.游戏被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和教育组织形式而加以运用。教学游戏就是根据幼儿园课程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设计和开展的游戏。它是以预先编好了主题情节、预先规定了规则的形式介绍给儿童的。教学游戏追求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游戏一般包括四部分,即游戏的目的、玩法、规则和结果。游戏的目的是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或发展儿童某方面的能力。游戏的玩法是指在游戏中对儿童的要求,玩法要紧密围绕和服从游戏的目的,同时要有趣味性并能吸引儿童。游戏的规则是游戏中关于被允许和被禁止的规定和说明。游戏的结果是儿童在游戏中努力达到的目标。幼儿园的教学游戏有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等。 学前教育机构在运用教学游戏时.应注意维护游戏的纯正性和趣味性。同时不应剥夺儿童自发游戏的权利和机会。对此,美国学者弗罗斯特曾经提醒过人们:“一般大众对儿童游戏的误解已渐渐形成一种趋势,使得一些自然、活泼、迷人的游戏被过度重视科技导向、利用艺术手法和注重结构的游戏所取代。儿童的生活也逐渐被‘成就论’这种错误的观念所操控。成人认为自己可行的事,对儿童也一样可行。这些过度忧心的父母以及误入歧途的行政官僚.正在剥夺儿童游戏的权力,也连带剥夺了他们的乐趣和惊奇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