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呗网:一起考呗移动版

考呗网 > 教师资格 > 考点精华 > 幼儿教师 >

2018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讲义汇总:第五章游戏活动指导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
1.熟悉幼儿游戏的类型以及各类游戏的特点和主要功能。
2.了解各年龄阶段幼儿的游戏特点,并能提供相应材料支持幼儿的游戏,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考点聚焦
    本章的知识点比较集中,主要对幼儿园游戏的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重要考点集中在幼儿游戏的概念、种类、特征及功能,各年龄阶段幼儿的游戏特点等方面,考生要在理解基本知识点的同时。掌握幼儿游戏的指导方法。本章在教师资格考试中主要以材料分析题和活动设计题的形式出现。
    第一节幼儿游戏概述
考点梳理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1989年11月.第44届联合国大会在巴黎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的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2016年3月我国重新修订并施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进一步明确了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
  一、幼儿游戏的含义
  从广义上说,幼儿游戏就是指各种“玩”的活动,是一种不创造物质财富的消遣、娱乐、享受性质的活动;从狭义上说,幼儿游戏是指幼儿园中教师设计并提供的、引导幼儿产生的、幼儿自发进行的“玩”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二、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一)自主性和内驱性
  自主性和内驱性是幼儿游戏的主要特点。游戏是由幼儿的直接需要而产生,由内部动机驱使而产生,不是由外部强加的,是“我要玩”,而不是“要我玩”。在游戏中,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与能力,自主选择游戏伙伴、确定游戏主题、推进游戏进程。任何外部的强制和干涉都将使游戏“中断”,影响幼儿内在需要的充分满足。


    (二)趣昧性和愉悦性
    一方面,游戏有内容、情节、角色、动作、语言、玩具和游戏材料等,游戏主题、游戏内容和游戏形式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引人入胜,幼儿常常从成功和创造中获得愉快,所以幼儿喜爱游戏。另一方面,由于游戏是幼儿自主的活动,在游戏中,没有强制的目标,幼儿能表现自己的能力。实现愿望,可以自主地选择游戏、决定游戏的玩法,控制所处的环境。在游戏中,幼儿的身心处于轻松的、自由的、愉悦的状态。
    (三)虚构性和假想性
    游戏是在假想的条件下完成的一种反映现实的活动,其情节的开展、角色的扮演、活动的方式和代替物的使用都是象征性的,在游戏中,幼儿反映的不是现实生活原原本本的翻版,而是通过虚构和想象,将日常生活中的表象形成新的形象,用新的动作方式去重演别人的活动.并根据游戏的需要.改变物品的用途。
    (四)社会性和时代性
    周围的现实生活是幼儿游戏内容的基本源泉。如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开展的娃娃家、超市、医院、美发厅、小吃店等,在结构游戏中建构的房子、社区、公园、汽车、桥等,都是社会生活或物体在幼儿游戏中的反映.通过幼儿的游戏可见社会生活的侧影。
    (五)规则性和有序性
    虽然自选、自愿、独立、创造等体现了幼儿游戏的自主特征,但幼儿在游戏中并非毫无约束和限制。任何游戏都是有一定规则的,既有幼儿在游戏中扮演角色、行为表征等游戏本身的“内隐”规则,也有幼儿为游戏的顺利开展而约定的“外显”规则。观察幼儿的游戏,我们可以发现,尽管他们的游戏有时似乎显得乱七八糟、非常忙乱,但每个游戏中都隐含有一种秩序性。幼儿在游戏中是遵循规则的,每个个体都有一定的自我“约束”,也会相互“监督”。也正是这种秩序的约束,把幼儿的游戏带入一种和谐、有序的状态。(六)过程性和非生产性
    游戏没有实用的社会生产价值,不能直接创造财富,是一种不直接带来“生产性”结果的活动。除去物品在游戏者之间的转移和变化,从游戏开始到结束,不增加任何生产的物质。对于儿童而言,游戏活动本身即是目的.幼儿关注更多的是过程而不是目的和结果。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