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教师资格考试(小学)考点精华第五章:第四节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
时间:2017-05-07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300次
第四节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 考点聚焦 1.本节知识在历年考试中一般不单独出题,而是渗透在教学设计题中进行考查。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途径与方法往往体现在教学设计之中,考生需要了解相关内容,以应对教学设计中可能出现的信息技术使用要求。 考点梳理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概念和意义(一)概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就是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教学活动中去——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 (=)意义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目标: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改革传统教学方式的一个重要手段: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三)信息技术给学科教学带来的变化 1.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 传统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主要是声音(教师语言)、文字和图像.主要通过书、纸的记录和传播。信息技术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重要工具可以将多种媒体方便、快速地集成,实现对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变革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可提供多种媒体的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呈现教科书以外的教学内容,这些软件依据学科特点由教师选择、集成在计算机中,以便于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使用。 (2)信息技术可提供超文本特性,实现对教学内容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在课程教材建设方面,可开发多媒体电子教材、教学资料,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有机地集成,制作成CD—ROM等光盘长期、大容量地贮存。 (3)信息技术可提供网络传递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开放。建立教学专用网站,随时更新、补充网上教学资源.供教师和学生使用。 2.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关系,信息技术可以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接受式:信息技术也可以是“学习的辅助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研究式。 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工具.其对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有助于实现分层次教学、个别化学习,为每个学生提供尽可能地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2)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从提高基本的学习效率(读、写、算)到完成较复杂的研究任务都可以使用信息技术,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3)信息技术网络特性更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协作式学习。3.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是相对而言的.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变革的同时.教师教学方式也必然 发生变化。教师的角色应从传授者、权威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支持者,信息技术则成为教师辅助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 信息技术对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准备教学的重要工具,从备课查找资料。到设计、制作教学软件都可以应用信息技术,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2)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创设更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3)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教师呈现教学内容的质量和效率。 (4)作为教师总结教学经验的工具:教师利用工具软件记录、管理教学日志,并定期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其他教师交流。 4.信息技术与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是师生关系转变的表现.信息技术使师生由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变为平等、和谐的关系。信息技术的信息传递具有快速、隐蔽、灵活等特点,可以丰富传统的师生互动方式.使师生之间增加更广泛、更民主、更有针对性的交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