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记忆笔记知识点汇总(最新发布)(4)
时间:2019-09-0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佚名,蚂蚁考试 点击:300次
首先,学生找到刘老师的行为“她反复回顾教学细节,感觉二班学生似乎内向一些,还有几个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刘老师主动找同事交流…”,“刘老师又去了解二班学生的想法…”,用语言进行整合:刘老师并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学生身上,而是能够向老师、学生了解情况,对照之前回顾的学生观内容,体现了做到了将学生看成是独立意义的人。 其次,“您上课时经常板着脸,很多同学都怕您,晓军有时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是因为基础不好,并不是故意跟您对着干”,“为了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她利用晚自习时间组织了英语俱乐部’”。用语言进行整合:刘老师了解到学生不按时作业、调皮并不是真正跟自己作对而是基础不好,能够正确对待、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体现了老师看到学生是发展的人。 最后,“刘老师调整了教育教学策略…‘英语俱乐部’”,用语言进行整合:刘老师经过了解能够看到一班学生与二班学生的不同,有针对的解决学生的问题,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体现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五,分析答案进行整合,按照总分总的形式。 三、答案整合 总: 从学生观的角度看,刘老师的教学行为是符合教师职业理念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分: 首先,刘老师的行为体现学生是有独立意义的人。材料中刘老师并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学生身上,而是能够向老师、学生了解情况,体现了做到了将学生看成是独立意义的人。 其次,刘老师的行为体现学生是发展的人。材料中刘老师了解到学生不按时作业、调皮并不是真正跟自己作对而是基础不好,能够正确对待、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体现了老师看到学生是发展的人。 最后,刘老师的行为体现学生是独特的人。材料中刘老师经过了解能够看到一班学生与二班学生的不同,有针对的解决学生的问题,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体现学生是独特的人。 总: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刘老师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四、注意 提醒考生在表达时要注意条理清晰,逻辑性强。1、采用“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等关联词。2、分析时采用“知识点+材料”的形式表述,注意材料总结时语言要简练,可是当记忆讲义里的词语。 以上是对材料分析题解题方法的初步解读,希望能对您的考试有所帮助。 《综合素质》第30、31题必背内容 30.职业理念 答:本材料中的老师行为符合(不符合)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职业理念)的要求。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素质教育提倡多种形式的课程体系:把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程;不仅注重显性课程,还注重隐形课程的开发,比如学校环境教育、校风建设。 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作业形式灵活。素质教育观强调尊师爱生,师生民主平等,双向交流,教师尊重、信任、鼓励、扶植每一个学生。素质教育淡化分数的警告、惩戒作用,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 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的地位、心理特点、发展规律等方面的认知。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完整的人、有差异的人、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可以培养的,是有前途的,多给学生期望。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还不成熟,需要教师的指导。 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有感情和尊严,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不得侮辱学生人格。教师要积极乐观地看待学生,多看到学生的优点,多赞美表扬学生,多鼓励学生,少批评,少指责,忌置之不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