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椒江:构建“小上海”大格局(最新发布)
时间:2021-05-0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蚂蚁考试 点击:300次
继去年镇海中学台州分校和华师大附属台州学校相继建成使用之后,新年伊始,台州椒江区2021年10个重大项目启动集中签约,签约总投资额达71.3亿元。 其中,既有来自“大上海”的安源生物科技生物制药生产基地、达达共享经济产业园等高端项目,也有奈电科技高新软性印刷线路板制造等来自非长三角地区的前沿高科技项目。 这一“开门红”,正是近年来椒江深度融入长三角、共享长三角一体化成果的一个缩影! “站在‘十四五’起航之年,椒江提出打造‘小上海’金名片,意在以奋进者姿态、创造性张力,从战略规划、交通衔接到产业配套的方方面面,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椒江区委书记王宗明说。 全面复兴“小上海” “日看千人拱手笑,夜观万盏明灯悬。”这描述的便是明清时期,浙东地区大集市、人称“小上海”的台州海门老街盛景。 “小上海”的提法,并非椒江自创,而是深植于历史。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椒江与上海来往频繁,403、404轮船直达上海。”台州市椒江海义海洋渔业公司副经理周才国回忆,当时台州的蜜橘、杨梅等特色商品,由海运抵达上海、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而各地的商品也经上海中转后进入椒江。 站在历史的“肩膀”上,今年党代会,椒江首次提出“聚‘椒’小上海、汇筑新府城”,打造“小上海”金名片,以上海之“精气神”成椒江之“名特优”。 众所周知,上海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龙头,经济总量占区域比重虽为16%,但人均经济总量稳居长三角“三省一市”之首,且经济结构优势突出,服务业比重接近73%。就市域经济而论,上海市的经济总量是长三角城市群中位居第二位的苏州市经济总量的两倍,龙头地位无可比肩。 在以上海为中心的发展辐射轴上,一直是以西北向的沪宁和西南向的沪杭为重点。作为长三角南翼城市群中台州的主城区,椒江以3%左右的区域面积创造出超过13%的经济总量,在当前推进浙江大湾区建设进程中,更是台州三湾联动发展的核心建设区域,在接轨大上海上具有天然优势。 当下,台州正面临着“虹吸效应”的影响,做强城市能级、提升城市发展格局迫在眉睫。 “‘小上海’,不仅仅是称谓,还有着非同一般的时代意义。”椒江区委书记王宗明认为,椒江提出打造“小上海”金名片,不仅要做台州的“小上海”,还要有更高远的眼光,主动将自身置于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谋求高质量发展,争做长三角的“小上海”。 培育消费新业态 百年时光,弹指一挥间。穿行在如今的海门老街,酒肆茶馆、玉器行、打金铺……听着余音绕梁的台州乱弹,赏着古朴雅致的建筑,依稀可以追溯到当年“小上海”的风韵。 为打造“小上海”金名片,重现商贾云集的商业盛景,椒江一直在行动—— 去年8月,椒江成功申报省级夜间经济培育城市。 今年1月,椒江成功列入数字生活新服务样板县创建名单,以新服务带动新消费,加快建设现代消费体系。 3月24日,台州市政府与上海达达集团签约,共同启动达达·台州数字生活新服务行动计划,并率先落地椒江。 椒江夜经济“十景”的总体架构也逐步完善。其中“海门老街”作为省级商业特色街,将挖掘、传承其历史文化内涵,引进具有地域特色的珠宝、古玩、餐饮等业态,争取到2022年改造升级为“古玩夜市一条街”。 截至目前,椒江已逐渐形成东商务区美食休闲生活圈、十字马路商圈及台州商贸核心区商圈等多个特色商贸业商圈。 “我们坚持以融入‘双循环’为牵引,构建发展新格局,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释放消费潜力。”椒江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椒江将乘势而上,一方面继续做强主力商圈,建成投运葭沚老街一期、宝龙城市综合体,提升中央商务区、东西商务区等地标商圈辐射力; 另一方面,在省级数字生活新服务样板区建设上下功夫,发展“无人菜场”“网上超市”等数字商贸新服务,争创2个市级“智慧商圈”; 同时,加快构建“5分钟便利店 10分钟农贸市场 15分钟超市”便民生活服务圈。 立足产业抓接轨 过去一年,椒江制造业“接轨大上海”成果斐然—— 浙江九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签约,在台州设立合资公司并已落户台州科技城综合区; 广微控股有限公司半导体项目等15个重大签约项目总投资超百亿元,新落地项目11个,总投资25.3亿元,引进落地企业25家,已签约拟落地7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