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消防工程师《案例分析》民用建筑案例3:歌舞厅防火案例分析(17)
时间:2018-08-20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300次
该宾馆设置了符合国家标准的消防设施 问:1.该案例背景建筑分类为什么? 2.该建筑安全疏散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该如何整改? 3.按照该建筑防火设计,首层安全出口外门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多少m? 4.该宾馆的疏散楼梯独立设置确有困难时,是否可设置剪刀楼梯?为什么? 一、该建筑为一类高层公共建筑 二、1. 消防水泵房未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不正确 原因:因为消防水泵房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整改:应改为消防水泵房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2. 消防控制室未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不正确 原因:因为消防控制室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整改:应改为消防控制室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3. 每个防火分区均设有两部直通首层的防烟楼梯间不正确 原因:因为防烟楼梯间应贯穿整个楼层 整改:应改为地下二层至顶层均为防烟楼梯间 4. 合用前室的建筑面积为10㎡不正确 原因:因为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0㎡ 整改:应改为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小于10㎡ 5. 前室长边为5m不正确 原因:因为消防电梯合用前室的短边不应小于2.4m 整改:应改为消防电梯合用前室的短边不小于2.4m 6. 该建筑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疏散门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距离为50m不正确 原因:因为高层宾馆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疏散门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距离在全部设置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不应大于37.5m 整改:应改为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疏散门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大于37.5m 三、地上一层:280×1÷100=2.8m 地上二层:250×1÷100=2.5m 地上三层:200×1÷100=2m 地上4—13层:300×1÷100=3m 则该建筑首层总净宽度为3m,根据题意有两个安全出口:3÷2=1.5m,则每个安全出口的最小净宽度为1.5m 四、该建筑不可以设置剪刀楼梯间 因为任意户门至最近的疏散楼梯间入口的距离不大于10m时才可以设置剪刀楼梯间,该建疏散距离为50m. 案例8 超高层办公楼防火案例分析 教材需讲内容: (一)建筑分类 (二)耐火等级 (三)防火间距 (四)避难层(间) (五)消防车道 (六)消防救援场地和入口 (七)消防电梯 (八)直升机停机坪 (一)建筑分类 民用建筑根据其建筑高度和层数可分为单、多层民用建筑和高层民用建筑。高层民用建筑根据其建筑高度、使用功能和楼层的建筑面积可分为一类和二类。 该办公楼属于建筑高度大于50 m的公共建筑,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的规定,该办公楼的建筑分类应为一类高层公共建筑。 对于建筑高度大于250 m的建筑,除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的要求外,还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更加严格的防火措施,其防火设计应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论证。 (二)耐火等级 (1)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 )和一类高层建筑及其裙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一级耐火等级建筑相应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表1一8 — 1 的规定。 (2)建筑高度大于100 m的民用建筑,其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 h。 (三)防火间距 建筑高度大于100 m的民用建筑与相邻其他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1一8—2的规定,且任何情况下均不应减小。 (四)避难层(间 ) 避难层(间 )是发生火灾时,人员逃避火灾威胁的室内安全区域。建筑高度大于100 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避难层(间 )应符合下列规定: (1)第一个避难层(间 )的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系指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50 m,两个避难层(间 )之间的高度不宜大于50 m。 (2)通向避难层(间)的疏散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 (3)避难层(间 )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数避难的要求,并宜按5.0人 /m2计算。 (4)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其中的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应集中布置,设备管道区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管道井和设备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管道井和设备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避难区;确需直接开向避难区时,与避难区出人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m,且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