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银行从业法律法规(中级)高频考点:第二十章银行监管体制(2)
时间:2018-02-11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300次
3.改革调整阶段(1998-2003年) (1)2000年《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发布施行,标志着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准入的监管成为银行监管的重要内容。 (2)2001年上半年,按照“坚持改革,合理分工,管监分离,集中监管”的原则,再次调整内设监管机构和监管职责,单独设立银行管理部门;对国有商业银行按照被监管行类设立监管部门;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继续延续了部门负责的体制。 4.形成完善阶段(2003年至今) 2003年成立银监会,明确提出了四个监管理念、四大监管目标以及六条良好监管标准,在此基础上,先后出台了各种政策措施完善监管治理,不断加强自身管理,提高监管治理有效性,加速银行监管工作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提高了监管效率和权威性,监管治理得到完善,银行监管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银行监管的四个层次 1.银行自我监管:商业银行自我监管通过内部治理、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实现。 2.外部监管:银行业外部监管是监管的最高层次,是由国务院授权成立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监督管理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维护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 3.行业自律:银行同业组织的行业自律即是银行同业自我管理与约束的过程。主要通过每年一次的例行检查和对会员日常业务活动进行监管。 4.市场约束:强化信息的披露 三、我国当前银行监管的框架 1.我国的银行监管规则:银行业监管规则体系主要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四个层次构成 2.我国的银行监管工具 (1)我国传统的监管工具主要包括:流动性、拨备覆盖率、风险集中度、不良资产率。 (2)陆续引入或更新了资本、拨备、流动性、杠杆率等银行监管工具。 【例题•单选】我国银行监管制度在探索成形阶段的特点不包括( )。 A.监管手段进一步丰富,增加了非现场监管,并注意与现场检查的配合运用 B.“部门执法”的局面凸显 C.在制度设计上已经开始部分涉及到权责分配、激励约束和再监督等方面的内容 D.对主要银行业机构实行了管、监在部门间的职责分离 【答案】C 【解析】我国银行监管制度在探索成形阶段的特点主要有三个:①监管手段进一步丰富,增加了非现场监管,并注意与现场检查的配合运用;②各相关部门独立行使处罚权的状况没有改变,且职责进一步增大,“部门执法”的局面凸显;③在制度设计上已经开始部分涉及到权责分配、激励约束和再监督等方面的内容,但仅仅形成了初步框架,还没有对运行机制和监管绩效发挥实质性作用。D项属于改革调整阶段的特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