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上,李老师要求学生画月季花。他在教室里巡视时发现晓宇把月季花涂成了咖啡色。   “老师,我的花漂亮吗?”晓宇问道。-考呗网题库移动版
小学综合素质
首页 题库首页在线模考
取消

参考答案暂无
解析:李老师的行为违背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具体分析如下: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而是面向每一个学生。材料中,李老师面对晓宇独特的想法,直接进行了否定,并且称其不开窍,称其没有画画的天赋,说明李教师违背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2) 素质教育观要求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尊重并弘扬学生的主动精神,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遵循教育的个性化原则,坚持因材施教。材料中,李老师没有尊重晓宇的想法,并且斥责他的“与众不同”,说明李老师没有做到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直接否定学生的想法也打消了学生探索的热情,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
(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创设环境、积极引导实践。材料中,李老师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说明老师违背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综上所述,教师要积极践行素质教育观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
   (考生可结合实际加以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你可能喜欢

简答题我班上有两个个头相近,名字读音相似的女生。一个叫梁钰,爱好跳舞,但学习基础不太好;一个叫杨瑜,擅长书法,除数学外,其他功课都很优秀。
梁钰一直把自己成绩不好归结为记忆力差。但经我的观察与分析,一是她学习方法不对,二是不能持之以恒,对此,我给她提出了建议。一开始,梁钰还按我的建议去学习,非常有劲头。但坚持不到半学期就松懈了,总说自己做不到,学习刚有一点儿起色,又退步了。
对杨瑜,我也和她一起分析了数学学习问题,提出了建议。自此,她主动找老师和数学成绩好的同学请教,数学学习进步很大,这让杨瑜非常开心,对学好数学也有了信心。
期中考试后,我在班会上进行小结,我准备这样表扬杨瑜:"杨瑜,老师发现你是一个能够自我反思,积极进取的孩子,我为你的进步而高兴!但你也要知道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希望你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进步!”
但由于我的口误,把杨瑜说成了梁钰,说完后同学们都瞪大了眼睛,我才意识到自己粗心大意了,想改口又怕伤了梁钰的自尊心。我干脆将错就错,又补充了一句:"梁钰,学习贵在坚持,你能坚持努力吗?“梁钰羞涩又略带惊喜地说:"嗯嗯嗯,好好好!”
接着,我又对杨瑜的表现进行表扬。
这次班会后,梁钰在学习上有了变化,学习成绩也有了提高。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我”的教育行为。( 14分)

简答题"美学"这个词,最初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创造的。1750年,他以“美学”这个词为书名,发表了他的巨著《美学》第一卷。
美学这个学科从此有了名称。但是,我们不能说,鲍姆加登定了一个名字,就有了一门学科。命名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往这个学科里填内容。
那么,在美学这个学科形成前,还有没有美学?对此,朱光潜在他晚年的著作《美学拾穗集》里,作出了这样一种区分:“美学”与“美学思想”。他认为,1750年鲍姆加登的《美学》这本书出版后,"美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科学,此前的美学,可称为“美学思想”。
这样一来,我们就区分了两种意义上的美学,一种是一批美学家研究的,具有着高度哲学意味的,对美的性质、美感本质、艺术概念的分析等问题进行理论阐释的专门学科;另一种是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艺术家关于美和艺术的一些论述。
除了以上两种美学的区分之外,在当前更加需要关注的是这样的一种区分。我们常常说,某位作家通过他的作品,展现了某种美学追求;某位画家的作品,在美学上独树一帜:某位音乐家的作品,给人以美学上的震撼。
这里对美学的用法对不对?过去,美学家们常常忽视这些用法。认为这不过是一些人在乱用词而已。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史学家,艺术家和普通大众都有美学观念、思想、追求和品味,这是一种生活中的“半美学",特别应该得到美学研究者的关注,在生活中,美和对美的感受是无所不在的。
人在对世界的感知中受自己的教养、知识和经历的影响,因而有着不同的趣味,这种趣味决定了人在感知时的选择性,以及对感知对象的内在反应。在这方面,艺术家与普通人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由于自己的教养、知识和经历,形成了他们在艺术创作中的美感倾向,并由此决定了他们的艺术风格。
同时,在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种文化之中,也有着一些占据着主导性的美感倾向,这些倾向具有流动性,始终处于变化之中,一些敏感的艺术家能够先知先觉,依据这样的感觉。他创作出了自己的作品。反过来,他们的作品又影响并推动了一个时代、社会和文化的普遍感觉。
这种流动着的东西,其实是美学的精髓,是活的美学、是美学的生命力所在,美学家们应该捕捉这些。
我们常常听说美学过时了。其实,过时的是我们做美学的方式,而不是美学本身。美学是一种理论,它要保持理论的品格。但同时,它要“接地”,接触实际,美学的生长基础,是大量“半美学”的实践,思考和论述。这包括对古代“美学思想”的吸纳。也包括对当代作家和艺术家“美学思想”的吸纳,从这些“美学思想”中来,又推广到作家艺术家那里去,这样的美学,才是有生命力的美学。
美学是一门专门的由专家从事的学问,又是一门涉及面极广的学问。关键在于,这些专家要先当学生,然后才能当先生,包容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对事物进行美的感受和评价这一独特的维度,把握大量的“半美学”,整理出来,形成理论,以此保持与现实的对话关系,使美学重获活力,找到发展的源泉。
(摘编自高建平《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
(1)从美术发展史来看,鲍姆加登的《美学》有什么贡献?请根据文章,简要概括。(4分)
(2)文章提出并强调的“半美学”有何意义?请简要分析。(10 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