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3
时间:2018-01-14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300次
1.根据认知同化学习论,从例证到规则的学习,属于( )。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组合学习 2.“高原现象”通常发生在技能学习过程的( )。 A.初期 B.中期 C.后期 D.各阶段都可能 3.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采用画示意图的方式来表述、分析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这种方式属于采用下列哪种学习策略?(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监控策略 4.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 C.逻辑思维 D.发散思维 5.研究显示,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 )。 A.初中二年级 B.初中三年级 C.高中一年级 D.高中二年级 6.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7.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8.对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是( )。 A.冯特 B.詹姆斯 C.桑代克 D.杜威 9.描述性研究方法不包括(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个案法 D.调查法 10.儿童思维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形式和内容区分开来的阶段属于( )。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参考答案: 1.B。答案解析: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指的是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所以通过例证到规则的学习属于上位学习。 2.B。答案解析:“高原现象”指在学习到一定程度时,继续提高的速度减慢,甚至停滞不前或倒退的现象。通常在技能学习过程的中期容易发生“高原现象”。 3.C。答案解析:画示意图属于组织策略。 4.D。答案解析: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5.A。答案解析:初中二年级是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6.D。答案解析:心理辅导的目标主要是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 7.D。答案解析:分析学习结果是教学评价的内容。 8.C。答案解析: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9.B。答案解析:自然实验法不属于描述性研究方法。 10.D。答案解析: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