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呗网:一起考呗移动版

考呗网 > 教师资格 > 模拟试题 >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押题冲刺题(十)(6)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明确了学生读书质疑的重要意义,并且能对学生的读书质疑进行梳理,但没有根据文本所要体现的内涵价值来恰当归纳、提升学生的问题,而是将学生引导到教师事先设定的探究人物的特点上来。

  《草船借箭》是一个历史故事,人物的特点也是在具体的情节中体现的,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的问题引导调整,以“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这个问题统领全文,贯穿整个读书探究活动,学习的目标将更加明确,文本价值也会有效体现。另外,学生各自探究的问题过于分散,在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探究成果时,必然导致各自为政的局面。

  因此,在探究性阅读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要适时抓住学生的阅读发现,积极创设适于研讨的氛围,引导学生探究有价值的问题。

  四、教学设计题

  以第26题为例:

  26.【参考设计】

  问题(一):

  本文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在写作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问题(二):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能抓住重点词句透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③通过学习初步感受小小说的文体特色,学习抓住小说三要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让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特色语言,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②感悟洪水的环境描写对烘托情境、衬托人们的恐慌以及老汉的镇定、沉着的作用。③感受比喻、拟人、短句等表现形式的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2.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问题(三):

  一、板题,质疑

  1.板题质疑:桥,让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或许会说:桥是连接河两岸的建筑,有铁桥、木桥等)

  2.一读课题,课文为什么以“桥”命题,究竟这是一座什么样子的桥呢?

  二、以“桥”为切入口,一读文本,初步积淀情感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文中的“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2.交流,可以初步说说文中依据,随机层层点拔:窄窄的木桥、不结实的木桥、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

  3.二读课题。说到这里,再读课题,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可以是沉重的、郑重的)引导: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平El里或许只是山村里极不起眼的,可在洪水来临时却成了一一生死桥、逃命桥、生命桥、救命桥、希望桥。

  三、再读课文,感受桥的“无奈”

  就是这样一座又窄又不够结实的桥,成了洪水突然袭击时的唯一的逃命桥。那么它是否真的能那么轻易地救老百姓的性命呢?当时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选择其中感受最深的一句作批注。

  1.交流。

  2.适时解疑:

  “像泼。像倒。”为什么独立成句?引导:凝重的笔调。两字却字字千钧,脑海里可以是一幅活的声势兼备的画面。更突出了雨非同寻常的大,致使洪水泛滥成灾。

  3.激情再创造引读,感受洪水的疯狂:洪水咆哮着,像.从山谷里。洪水已有近,这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

  4.感悟“跳舞”一词的表达:当时的情形是(无比紧张的,令人恐惧的)就是这样一种状况,作者怎么竟然用了“跳舞”这个词语?是不是太不合时宜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