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教师资格考试(小学)考点精华第五章:第二节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
时间:2017-05-07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300次
第二节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 考点聚焦 1.本节知识在历年考试中不会单独命题,而是渗透在教学设计题中进行考查,结合设计意图进行表述。 2.教学前期分析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当前教学的教学目标,并对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学习者)认真地分析,即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前期分析阶段所得出的结果为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以及开展教学评价提供重要依据,考生应理解本部分知识。 考点梳理 一、学习需要分析 (一)学习需要分析概述1.学习需要的含义 学习需要是指学习者学习方面所期望达到状况与目前状况之间的差距。2.学习需要分析的概念 学习需要分析是指通过系统的调查研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实质是分析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核心是发现问题。 3.学习需要分析的主要内容 学习需要分析主要工作包括以下方面:分析教学中是否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问题性质,判断教学设计是否是解决问题的合适途径:分析现有的资源及约束条件,以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 (二)学习需要分析的基本方法 学习需要分析的主要问题是找差距、明确教学设计的目标,而差距是相对的,可通过比较得出,根据比较所用的参照系不同.可分为不同的方法: 1.内部参照分析法 内部是指学习者所在的教育组织内部,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现状的比较,找出存在的差距,该方法较适合素质教育和理论教学。该目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而制定的.有助于学习者发展的目标体系。 2.外部参照分析法 外部是指社会大环境。根据社会对个人的要求确定对学习者的目标,与目前状况相比较,找出差距。该差距可大可小,其可行性不确定,且目标体系易变,如职业技能培训。 3.内外结合法 根据外部社会需求调整修改已有的教学目标.并以修改后目标所提出的期望值与学习者的现状相比 较找出差距。 二、学习内容分析 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要求教学必须有正确的、合乎教学目的的内容。学习内容.就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 加涅对人类的学习结果进行了分类,认为学校学习有五种不同的结果。它们是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一)言语信息 言语信息又称为“陈述性知识”。作为一种学习结果,它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后.能记住诸如事物的 名称、地点、时间、定义、对事物的描述等具体的事实,并能在需要时将这些事实表述出来。 在学校教学环境中,言语信息通常是以教师的言语讲授和教科书的文字形式传授给学生的。有时也可通过“看图说话”的方式把图片内容转化为言语信息。言语信息习得的表现是学习者能用语句的方式把所学的信息表达出来。 (=)智力技能 智力技能是指学习者运用符号或概念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能力。如知道什么是分数和小数.是言语信息的学习结果,而掌握分数和小数的概念以及怎样把分数化为小数,就是智力技能的学习结果。智力技能可分为几个子类。简单的智力技能是辨别技能;进一步的是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的形成: 在此基础之上是使用规则;智力技能的最高形式是解决问题,即高级规则能力的获得。1.辨别 辨别是一种基本技能,指的是对一个或几个物理量不同的刺激物做出不同的反应的能力。最简单的例子是说出两个物体的异同。辨别在低年级教学中.占相当大的比重。 2.具体概念 形成概念是在一系列事物中找出共同特征并给同类事物赋予同一名称的一种习得能力。具体概念指的是具体事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以及事物的位置。让学生指出几个有共同属性或位置关系的物体,可判断其是否学会了具体概念。如指着硬币、轮胎和一轮满月,说明圆的概念。掌握辨别技能是概念学习的基础,因为只有辨别事物间的特征,才能发现事物的共性和差异。具体概念是抽象复杂概念学习的先决条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