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教师资格考试(小学)考点精华第五章:教学设计
时间:2017-05-07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300次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 1.了解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依据和步骤。 2.了解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知识。3.了解小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的基本认知特点。4.了解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5.理解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能力、学习经验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影响。6.掌握小学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步骤和要求。 7.能够依据小学生学习规律、小学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完成指定内容的教案设计。 第一节教学设计概述 考点聚焦 1.本节知识是历年考试的重点内容,经常结合教学设计题进行考查。 2.在历年考试中,教学设计的过程是考查重点,考生尤其要掌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重难点设计与教学过程设计的有关原理。 考点梳理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又称教学系统设计。是指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的过程。教学设计本质是一个分析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方法,就解决方法进行实施、反馈、调整方案,再进行实施直至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过程。 二、教学设计的原则 1.教学设计要以目标为中心 制定精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应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向学习者传递学习目标,并为学习评价做好准备。在不同的学习范围内用目标分类的方法来计划和准备,使教学、学习和评价变得更为有效。 2.在教学前明确学习者具有的能力 所有行为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习者已有的能力、知识结构及其预期目标。学习已有的知识及其认知方式.是从事更高层次水平认知学习的基础。 3.教学水平应与学习者的接受水平相一致 为了使教学与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保持一致或相互适应,要根据概念和原理的特点来组织学科教学内容。 4。帮助学习者在学习中构建“理想的模式” 事先组织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这种讨论可通过事先指定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材料来达到目的。帮助学生提前理解教学内容.以便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建立认识倾向和诱导出教学设计模式。 5.对复杂的学习内容进行分解 根据教学内容的主次轻重.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分成较小的、易完成的学习单位,以适应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确保学习者获得学习成就感。 6.提高教学媒体的应用控制能力 根据教与学、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共同需要,教师对教学媒体的使用应选择适当的时机。使用时,可借助多种媒体实现某种特殊的需要。 7.运用多种教学活动方式 各种教学活动能延长学生的注意广度,使他们保持更持久的学习兴趣。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风格以及教学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水平、教学情绪对促进教学都有很大帮助。 8.创造对学习有利的环境 外部的刺激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习者注意力的唤醒水平。学习环境应该贴近现实生活情景,在相对宽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效果最好。在学习过程中应安排不同的题目,以避免学习中产生疲劳。 三、教学没计的理论依据 教学设计是以整个教学系统、教学过程为研究对象。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信息传播的过程,而视听教育在传播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和教学理论共同构成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行为主义理论注重外显行为的研究.认为学习的本质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教学设计理论中的行为主义强调对外部环境的控制。目标设计中要拟定行为目标,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为目的,注重学生行为的变化和强化.在媒体设计中强调呈现丰富的感性材料等。 认知主义理论着眼于认知结构及过程.探究个体内在的心理活动,强调对学习者内部心理操作方式的指导。教学设计中的认知理论重视学习者内部的变化,在学科内容上更多考虑如何规划、组织教学内容.使之形成“结构”.让其呈现方式与学生内部心理加工方式相对应。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学习者的特征分析以及学习内容的分析.以确保学科结构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协调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