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教师资格考试(小学)考点精华第四章:第四节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时间:2017-05-01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300次
第四节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考点聚焦 1.本节知识在历年考试中一般不会单独出题,而是渗透在教学设计题中进行考查。2.复习时要理解小学音乐课程的学段目标,并着重识记音乐课程的内容。 考点梳理 一、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这一理念立足于我国数千年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美育”相对应,彰显音乐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和以美育人的功能。音乐的情感体验,应从多样化的文化语境出发.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音乐素养。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及不同文化认知有机结合。 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 (二)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有效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三)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 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音乐音响随时间的流动而展现,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然而它又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各种文化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就为学生感受、表现音乐和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广阔而自由的空间。同时,也要关注音乐艺术的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强调和体现。 音乐教学的学科综合.包括音乐课程不同教学领域之问的综合: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不同艺术门类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教学中,学科综合应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在综合过程中对不同艺术门类表现形式进行比较.拓展学生艺术视野.深化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 (四)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i培养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现代和当代社会生活的优秀中国音乐作品,也应纳入音乐课的教学内容。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智。教学中,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发展音乐才能提供空间。 二、音乐课程的总目标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上述课程目标内含于以下三个层面的表述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