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十三(5)
时间:2018-09-16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300次
D.混合法 [答案]a [解析]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即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单位(居民、企业、政府、进出口部门),对最终产品的支出总量相加得出总支出来计量GDP的方法。 14. 关于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I=S+(T-G)+(M-X)说法正确的是( )。 A.I代表投资回报率 B.S代表国民总收必中用来消费的部分 C.M-X可以代表外国在本国的储蓄 D.T-G可以看做私人部门的储蓄 [答案]c [解析]I代表投资;S代表家庭和企业储蓄之和,可以统称为私人储蓄;T-G可以看做是政府部门的储蓄;M-X可以代表外国在本国的储蓄。 15. 政府对出口贸易进行干预或限制的目的是( )。 A.使国际贸易出现顺差 B.损害外国竞争者的利益 C.使外资本流入我国境内 D.维护本国的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答案]d [解析]政府对进出口贸易进行干预或限制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国外竞争者的损害,维持本国的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6. 某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并不增加任何额外成本,增加一个人消费的边际供给成本为零。这指的是纯公共物品的( )特征。 A.非竞争性 B.非排他性 C.竞争性 D.排他性 [答案]a [解析]“纯公共物品”具有两大特征,即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前者指的是,某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并不增加任何额外成本,也就是增加一个人消费的边际供给成本为零。这一特征强调了集体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收益。后者指的是,一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出来,要排除一个额外的消费者在技术上不可行,或者尽管技术上排他是可行的,但这样做的成本过高。这一特征指出了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困难。 (责任编辑:admin) |